苏轼海棠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古诗海棠苏轼的诗意)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寓居于贬所黄州城东之定慧院。院东小山柯丘上有海棠一株,苏轼对它情有独钟,为作此诗。

苏轼《寓居定慧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僻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高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悽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简注:故遣句,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是把花拟人化。荐,献。朱唇二句,用美女比花之状。春睡足,《太真外传》玄宗谓杨妃醉后为“海棠睡未足”。这里以人比花,且反用其意。雨中二句,东坡最得意的诗句,曾谓人曰:此两句乃吾向造化窟中夺将来也。清淑,清丽娟秀,贤淑美好。先生句,前半咏海棠,自此转入作者抒慨。绝艳,指花。衰朽,自指。西蜀,西蜀盛产海棠,眉山古称“海棠香国”。

简评:

宋人诗话记载,东坡“平生喜为人写”此诗,并称之为“吾平生最得意诗”。诗人爱花重诗如此,乃是因为此花触动了并寄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诗之前半,以佳人拟海棠,多层面地刻画其非凡姿质和高洁品格。开头四句对比反衬,草木蕃盛与名花幽独,桃李粗俗与海棠嫣然,凸现出海棠的高洁情操,显示出自信自爱,自甘淡泊的美好襟怀。接着四句,化用杜甫《佳人》诗意,写大自然赋予海棠绝世佳人的姿质,不待盛于金盘,献于华屋,方能显示身价。正因独居空谷,才更见其高贵坚贞,不同凡响。再到“朱唇”二句,以醉美人状海棠浓花腴叶;“林深”二句,以睡美人状海棠神采风韵。结以“雨中”二句,使人想见其不幸遭遇和坚贞操守。遥应开篇“苦幽独”之语,作一小结。上半首句句写花,但只要略知东坡之为人与遭遇,就会觉得句句写的也是他自己。

诗之后半,诗人以海棠自况,抒怀寄慨。“先生食饱”一转,自然转入抒写怀抱。首四句叙写在贬所的生活状况,拄杖漫步,乘兴看竹,看似悠闲,实则苦闷,亦如名花之“幽独”。接着写意外发现绝艳之海棠,映照着衰朽的自己,如遇患难知己,自然惊喜异常,生出无限感慨。“陋邦”四句,突发奇想。寻思海棠或为西蜀千里移来,抑或鸿鹄衔来佳种。由眼前之花想到久别的故乡,由寻思海棠的来历,想到自身坎坷历程,从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喟。“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尊歌此曲”,俱字双绾,照应绝艳与衰朽;一尊,既为花也为已而饮;此曲,既写花也写己。最后“明朝”二句,预拟海棠如雪般飘零凋落,其实也是对自身前途命运的不祥预感和悲叹!以此终篇,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此诗之妙,全在托物寄兴,借花抒怀。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曰:

读前半竟似海棠曲矣!妙在“先生食饱”一转。此种诗境从少陵《乐游园歌》得来,寓其神理而化其畦畛,斯为千古绝作。

清纪昀批此诗曰:纯以海棠自寓,风姿高秀,兴象微深,后半尤烟波跌宕。

另外,此诗以人喻花,比喻新奇巧妙,机杼别出;多处用典而不着痕迹,向来也广受诗论家称道褒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