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赏析论文(杜甫的诗赏析大全)

文学是语言艺术,诗歌又是精练浓缩的语言,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更能体现作者文字驾驶能力。李白是驾驶文字的高手,他的诗歌语言最具特色,以乐府、歌行体和绝句最为盛名,其中又以绝句的艺术成就最高。他的绝句以自然明快,浪漫瑰丽为特色,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的律诗以优美又不失自然,浪漫、绮丽、魔幻,变化多端又不失真实为主要特色。歌行体的语言又以豪迈奔放,奇雄飘逸,气势凌历而悲中见豪著称。乐府和歌行体笔法多变,空无依傍,想象力丰富,达到了任随性情而变幻莫测的神奇境界。

一、李白诗歌语言风格

李白的诗歌,又因其语言风格独特,气势磅礴,轻快明丽而成为唐朝诗坛的一股清流,一直影响着历代文人,甘之如饴。在运用语言方面,李白是奇才,他能化腐朽为神奇,把简单的意象,变幻出神奇的魅力,故有“诗仙”之称。他的想象,空无依傍,他的夸张,奇特而大胆,他诗里的意境,超出了维度,无端、无止境,天马行空。他语言的张力,变化无穷。他的诗歌,他既能做到自然流畅,潇洒清丽,又能表达出摇曳生姿的意趣来,这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自然明快、潇洒清丽、自然天成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歌中自然明快的语言,情感浓郁,主观情绪强烈,最多表现在五绝与七绝之中。人人都能吟出的那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低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自然明快,朗朗上口。据考,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14年的秋天,也就是公元726年,时年李白26岁;李白是春天游历至扬州,秋,病卧扬州。人在穷困病苦的时候,感情最脆弱,也最容易思念故乡,此时的李白,病卧异乡,写了千古思乡名篇《静夜思》。

这首诗里,作者用最平淡的语言,最亲和的意象,简单、自然畅快地表达,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毫无矫揉造作之气,却表达出了游子心中对故乡的那种眷眷深情,这种特定环境下抒发的特定感情,自然而深情,浑然天成,如今被广泛传诵。

同年,李白写的另一首七绝《峨眉山月歌》也把这种明丽轻快,自然天成的艺术手法推崇到极至。“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里,诗人夜里行舟至峨眉山,头顶半轮明月,顺流向下,表达了因思念朋友,不能相见,还得远下渝州的思念之情。山景,月影,清溪,流水,形成一幅唯美的夜景图。情、景、思融为一体。最关键的是,这首诗里,有五处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驿,长江三峡,渝州写在这首七绝里,毫无痕迹,浑然天成。

李白诗中多表现出明艳的色调。清浅明亮的颜色是主流,少有压抑沉闷的主题,这种风格在其山水诗和送别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轻快明丽,又语出自然,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二)夸张极尽其妙,想象力天马行空

诗人之中,李白是能把夸张用到极致的人。李白诗中的夸张手法运用起来,顺手拈来,自然和谐,情、景、境合一,运用独到。如今我们能随口道来李白诗句中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等等。把夸张修辞手法用到了极致。没有李白,我们不敢相信,白发能长到三千丈;没有李白,我们不知道庐山的瀑布有如此的气势,没有李白,我们更不知道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等等。

李白诗歌言语中的想象力,也不是常人所能及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笔傲凌沧州”(《江上吟》)如此丰富想象力的大概也只有李白;如此豪情的大概也只有李白。搁笔,可以摇动五岳,诗成,可以让江水臣服。如此大气,如此狂傲,如此的想象力,豪情万丈,世间一切,不足为惜,一切都唯我所用,为我所有,为我所动!充分显示了李白的豪情与才气!

李白诗中,还有一种魔幻的力量,天上人间,来去自如。如“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古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简单的语言,天地之间已融进一个维度。危楼高耸入云,已与天堂融为一体,场面阔大,意境恢弘,描写的淋漓尽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李白语言的麻幻般的潇洒,还在于会借力,他能借助大自然中所有的物象,来表达他诗中想表达的情怀。就像那句“白发三千丈” (《秋浦歌》),突然这么横空劈出的一句,惊心动魄。白发为何有三千丈长呢?然后再来句解释,“缘愁似个长”,道出了原因,一个愁字又力拨千斤,写出了诗人当时苦闷的心境。

这首诗歌出自李白《秋浦歌》组诗中的第十五首,大约写于天宝十三载(754),时年,李白已经54岁。已经离开长安十余年,当时政局动荡,李白的才华也是一筹莫展,人生也是失意落寞的时候,心情郁闷,写下这组组诗,把愁闷的心情推到极致。

(三)语言自然工整,精简锤炼

一个诗人的伟大,其创作才华,不仅体现在作品在文人之间影响的深度,还在于文学圈子之外,作品流传的广度。李白的作品,语言精练工整,朗朗上口,深入人心。以至于口口相传,口口相传,最后变成了成语和今天的网络流行语。

今天,人们常常用到的这个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是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年磨一剑”,“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些广为流传的句子,都是出自我们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有些原诗句,被后来人直接拿来用的,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古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类似这样的千古名句,李白留下不少。如“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这些精练的语言,把人生的得意时的豪情,失意时的豁然,柔情蜜意,功夫自然成等各种情怀展现地淋漓尽致。直到今天,每个落寞的人,得意的人,失意的人,在经济困境时,在豪情万丈时,都能借用李白的诗句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

只有千百倍锤炼的语言,才有可能成为成语,被后人接纳和使用。他的诗歌语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希望“锤辉映千秋”(《古风》)。这位伟大的诗人做到了,而且还会一直光耀下去。

(四)笔法多变,空无依傍

李白诗歌语言可谓是变化多端,像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可长可短,可大可小,魔力十足。其诗歌表达的情感也是可喜可悲,悲中见豪,凌历万分。如“白发三千丈”“我来竟何事”分别是《秋浦歌》和《沙丘城下寄杜甫》的开篇,就这么突然,毫无征兆、凌历地劈下来,无依无傍;然,接着又娓娓道来,解释原因,迂回曲折,似惊涛骇浪之中,在宛然地风平浪静,那种急中带缓,缓中又急的节奏,自是妙不可言。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游仙诗更是把这种变化多端的笔法运用到极致。首先,诗里把天姥山的景致描写得玄幻迷离,气势磅礴,别样仙境。“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突然笔锋一转“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原来一切不过是南柯一梦,醒来自然消散,继而转向现实,感叹人生不过如此,“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最后又表达自己的不甘不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惆怅、豪迈之情,跃然纸上,悲中见豪,气吞山河。

(五)抒情独特,以我的视角,情景交融

李白天生一副傲骨,持才傲物,以我为中心,人在景中,情在诗中。世界以“我”为中心,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这也是浪漫主义诗人最大的特色,情感浓烈,以自我为中心。“举杯邀明白,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首《月下独酌》,诗人与月,仿佛早已融为一体,似旧交故友,共同举杯对饮,我唱歌月亮也跟着移动,我跳舞,影子也随形转动,“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我们早就结交成了朋友,相约会在遥远的银河,这世间,万物皆为友,天地之间任我游!这种开阔意境,天地之间,不过而尔的大开大合的胸襟,大概也只有李白能在轻松挥手之间,起笔落墨,就能发挥到极致。

世间万物,万种景象,信手拈来,皆能入诗,或者轻盈,或摇曳,或大气,或迷离,都能在李白的诗中幻化出别样的风采来。唯我所用,唯我独尊。

二、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要分析李白诗歌语言形成的原因,我们必须追寻他的人生轨迹,了解他的性格特点,思想追求,人生抱负、及宗教信仰等,来找出他独特语言风格的原因及依据。

(一) 诗性独特与成长经历有关

李白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唐代历史上的唐玄宗和康肃宗时期。这时期的唐朝,由盛转衰,处于转折时期,激荡的时代之潮和传奇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李白非凡的诗歌成就和艺术造诣。李白一生,虽然一度被赏识,但很快被冷落,仕途并不顺畅,李白对现实的看法是悲观的,但李白一直有积极的人生理想,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其身。这种矛盾的冲击恰恰成就了李白诗歌豪迈而不失悲怆的艺术个性。他小时候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年轻的时候又跟随道士修道,儒教与道教两种思想的融合,一方面造就李白积极入世,想济苍生的愿望,一面又影响着李白视金钱如粪土的价值观。据历代文人推测,李白应该出生在商人家庭,所以,用现代的话来说,李白应该是个富二代,不差钱!他花钱如流水、一掷千金的豪情在诗中也多有体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种视金钱粪土,良马好雕,为了美酒也不足惜的豪情,足以证明,见过大场面,多少钱他也舍得花的豪爽个性。“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豪气,到今天,依然是多少人都不能及的。

另,陈寅格认为李白先世“本为西域胡人”[3],李白本也出生在碎叶,5岁才随父迁居蜀中,自小受西域文化的熏陶,拥有一定的西域民族的气度,胸怀和性格特点。据记载,李白18岁师从赵蕤学习纵横术,而纵横术又以雄辩,纵横恣肆为主要特点,这些就不难得出,李白诗中那种气度的大开大合,夸张无止境的端倪来。

(二)广泛汲取前代文人的诗歌精华

如果从诗歌创作的成就来看,李白就是历代文人这片灿烂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虽然与杜甫并称“李杜”,两个人的成就在后来评价也是旗鼓相当;但论天资,论才华,还是李白略胜一筹。李白是写诗天才,凭着天赋异禀,玩玩就能把诗写出奇光异彩来。

但这么聪明的孩子,也有偶像,也有崇拜的人。他的偶像便是早他三百多年的一位文人,是永明体[4]的旗帜,是南齐诗人的冠冕,这个文人便是谢眺。“大江流日夜, 客心悲未央”(《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如果不告诉你,这些诗句出自谢眺,是不是你也能读出几分李白的风采来?可怜这位才子,英年早逝,诬死于狱中,但他的诗歌在他后来的几百年间,一直被人推崇。李白一生更是对他碎碎念。“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登上高楼,想起了谢公,这个谢公就是谢眺;“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个小谢,还是谢眺;看见美丽的月光,也要怀念谢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这个谢玄晖,还是谢眺,字玄晖,做过宣城太守。李白一生,无数次怀念谢眺。难怪后来王士祯评论李白:“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论诗绝句》)

谢眺是散文及山水诗的代表人物,而李白最擅长的就是歌行体和山水诗,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审美力量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汲取了民间口语化的语言

李白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如《将进酒》,《蜀道难》,《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更是民间口语化明显。“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如今,这些变成了我们现代流行的一首歌。还有那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原来,中国几千年的酒文化一直是这样,这种劝酒的场景似乎今天也能见到,从古到今,在民间一直是这样地流传。

李白一生游历过大半个中国,了解各地方的民俗风情,也熟悉各地的民歌,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影响着他的诗歌具有通俗而又精练,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独特风格。

李白一生所写的诗歌与他传奇的人生一样,以一个奇字了得。他的一生身世是迷,经历也传奇,诗歌更是奇字当头,有奇幻的想象,有天马行空的幻景,还有打破常规的奇幻色彩。“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正是他海纳百川对各种文化的吸收,使其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李白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伟大传奇,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