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把研究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语文学科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语文课程研究的价值所在。采取怎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当务之急应该思考的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如感恩、谦让、宽容、注意文明礼貌等等这些品质都是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常说细节决定一切!懂礼貌,懂爱,有宽容心、懂得感恩,这些好品质是孩子一生财富!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体会、感悟语言,还应该设计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拓展和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让情感得到升华。语文老师,承担着唤醒学生小宇宙,让学生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能感受到快乐有趣,在一天天的学习生活中对自己的未来有期待,这样的教育就成功了!
教育的本质上,即培养人,培养智慧的人,培养有爱心的人,培养懂得感恩的人,培养爱阅读的人,然后用他们智慧的头脑思考并创造未来。
学习语文本来就是要培养我们识字、阅读和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复述和朗朗上口的古诗都是很好的途径。复述作业课堂完成时间限制,要更好培养语言素养需课外拓展完成。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悠久雄伟,坚固而且美观。课文要求围绕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利用班级群,复述录音发群。学生课余复述留下录音以备检查。最后《赵州桥》的复述作业完成量与质量都很不错。古诗也同理,随着四单学生不断地复述录音,学生渐渐喜欢且熟练操作录音设备后,逐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的古诗也一一诵读上传,课堂指导评讲。在一次次录音与评讲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升,乐于朗读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升迅速。拓展复述的过程中推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自行在指定网络电台上申请个人电台空间,配乐上传亲子阅读、课文复述、古诗词朗诵等,学生借助新媒体在快乐氛围的创造性朗读中,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升有较好的效果。
冰心老师说过,语文学好了,工作才能做好,才能精益求精。她认为在中小学的课程里最重要的还应当是语文!
学生爱上语文,就更爱生活!个人以为,学生学生,即以学习为主的生活,学好语文,即学会生活。爱语文、爱阅读,即爱生活。对生命的价值与感悟就更不一样了!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首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
教材是学习语言的范本,文字间的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了解他人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甚至可以得到生活的准则!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在看似一个个平凡的身边人,如母亲、儿子、邻居、朋友,这些似曾相识的平凡人物中感受一个个温情的生活小故事,故事简单,稀松平常,却以小见大,表现了当今社会的缺失,即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现代社会高度的电子化,多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也少了,那份感恩的心也淡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向往一种灵魂的生活,艺术的生活。
唐小兵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里有一只名为阿福的田鼠,在大家都感到无聊的冬天,阿福在冬天给大家讲述在冬天来临前收集到的缤纷的色彩、让世界充满意义感的词语,带给大家想象世界的无限可能,陪大家熬过了寒冷的冬天。充满意义感的词和有爱的行为,这些人文价值于无形,却非常重要!
《慈母情深》里学生体会到了语文课本作者母亲与作者间的慈母情深,教师有意识地将这样的课堂情怀拓展,衍生,想一想,生活中,自己的身边人,有谁对自己是特别无私,将生活中的点滴找到,体悟然后感恩回馈。语文和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学生就会明白写作就是说话,学生学会把心里想的,对身边发生的事,对身边看到的景,对那些关心自己成长的小故事说出来就是作文了!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好好唤醒,学生学会观察,经常感悟,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也就更有温度,更有积极生活的态度了。
拓展连接课本与现实生活,而教师恰恰是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的那个引领者,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就在这一天一天中进行!
每一篇课文都是最好的生活范本。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巧妙地运用了文本,也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德育教育的成效相应持续显现,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加深学生情感的体验。文以载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合理且润物细无声,持久长效的让学生在文本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师灵活把握教材,找到教材中融入德育教育最佳契合点,语文学习、德育教育互为补充,并行不悖!我想:唐朝诗人杜甫《春夜喜雨》里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也就是这样的一种意境吧!
王凤鸣
201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