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又拿起了《城南旧事》,
年少时,读来只觉兴致缺缺,
而如今再读,却深为所动。
余华曾说:
“只有干净的眼睛才能看见灵魂。”
相较于大人的黑白分明,
7岁的英子,澄澈的双眼,
却总能留住生活的温热,
唤醒潜藏心底的温柔。
纯真、善良、正直、明亮,
曾经的那份纯粹,才最是珍贵。
01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
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每个小孩,都是世界的新客。
带着最初的纯真与热情,
不知道什么是好,
也难辨认什么是坏,
常常去体验,却不轻易去定义。
就像英子,每当妈妈说别人是疯子,
她总会想起《我们看海去》。
她分不清什么是疯,什么是傻,
就像分不清天空与大海的界限。
记得有一年,
英子在草丛中发现一堆东西,
后来又多了一个男人。
满心好奇,带着微微恐惧,
英子竟与他交谈了起来。
慢慢的,两个人熟了,
虽只遇见过几次,却也谈起了心。
英子得知,男人偷了东西,
然而原因却是供弟弟上学。
没有父亲,失明的母亲,
弟弟成了他唯一的支柱。
男人说得很真诚,
英子听得也很认真,
她们相约去看海,
然而最终他还是被抓了。
妈妈说,这个人是贼,
但英子所想,却只有“我们看海去”。
偷窃可耻吗?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和善淳朴,深爱弟弟,
他同样也是英子的好朋友,
弟弟眼中的好哥哥。
02
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开始急着去定义。
评论里的争吵,
街坊嘴里的八卦,
仅凭一面之词,
就足以掩盖一个复杂且丰厚的灵魂。
所以,当年鲁迅在写《孔乙己》时,
选择的是孩子的视角。
还记得孔乙己每次踏进咸亨酒店,
总会遭到所有喝酒客人的笑。
有调侃的,有嘲笑的,
还有故意说他偷书,惹他生气的。
在鲁镇人眼中,衣衫褴褛的孔乙己,
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不知从何时起,孔乙己渐渐不来了,
人们也渐渐忘了他。
只除了被欠钱的掌柜,
和讲述故事的小伙计。
人们只见他脏破的长衫,
却不见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只调笑他窃书的窘迫,
却不见他对孩子的耐心。
孔乙己无疑是不上进的,
然而鲁镇人的冷漠,
也足以带来孔乙己的绝望。
03
年少时,总以为英雄永远伟岸,
恶人总该遭到唾弃。
然而直到如今,才恍然发现,
生活不是非黑即白,
世界从来色彩斑斓。
这不由让人想起,
当年火遍全网的《我不是药神》。
当时,程勇是个穷困的印度神油店主。
直到有一天,一个白血病人登门,
希望他从印度走私一种治白血病的药。
或许,起初的他尚有牟利之意,
然而,当走私渠道不断被查封,
当越来越多的病人上门求救,
看着他们迫切而无助的眼神,
他终究选择了放弃安逸的生活。
后来,印度的供应商倒闭,
他就只能用更高的价格购买,
面对吃不起药的病人,
他就用自己的钱补上。
程勇的原型,正是陆勇。
然而,走私是犯罪,
陆勇也因此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若仅从结果来看,
犯罪当然是恶的,
然而,他却用自己的恶,
换回了几千名病人的生命。
就像《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说的:
“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
换位思考,有所保留
是对开口评判的最大尊重。
04
面对困惑,王小波说,
“我时常回到童年,
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
很多烦恼的问题就变得易解。”
童心之可贵,正在于其纯净,
少有饱经沧桑后的偏见,
少有利益权衡的虚假。
而人生,最难能可贵的,
则在于看遍世间丑陋之后,
依旧能够留存心底的善良和纯真。
用一颗童心观世界,
少一点主观揣测,慢一点作出评判。
只因出于道德至高点的评判最易,
而设身处地的理解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