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流的行走
河流该是大地的眼睛,还是大地难以弥合的伤口?一条河流在它命定的版图上到底能行走多远?
在长江一手牵扯的众多支流中,该怎样描述我和我的长宁河呢,我之前二十多年的岁月由上苍安顿在长宁河的怀里,长宁河的水要穿过两岸的田野和村落,再融入长江的怀里,像所有粗粗细细的血管一样,最终都奔赴心脏的位置。
永远记得父亲告诉我:这河是通长江的。在我的脚步还没有迈出一座村庄的年月,父亲的话像是门缝里投进来的一线阳光,让我知道,门外还有一个世界,更宽广博大,玄妙神奇。于是喜欢专注地凝望一条河流,我想,有一天,我一定要沿着河堤,跟随一条流动的河流,阅过两岸层层叠叠的风景,到达长江,到达大海,到达远方。
在春天里,沿河堤行走,春风替柳树舒展开嫩绿的水袖,野蔷薇把深色,粉色,淡白的花簪在河堤的胸口,根根芦苇正清新挺拔,像俊秀的书生,自有一份独立于繁华世外的清高。就这样,长宁河在斑斓的画里静静地走着,演绎着它最初静好的岁月。暮春,野梨花缤纷落下,栗色的野梨便攀上了枝头。我是喜欢落花嫁于流水的,觉得流水会牵着野梨花碎碎白白的裙子,带她去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去处。心里替那些野梨儿叫屈,它们像农家小子光光的脑袋,被繁忙的大人锁在屋里,直到秋天才被放归大地。
我很想知道我纤瘦婉约的长宁河是怎样一路娉婷地走向长江的。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我学会了游泳,在长宁河柔软澄碧的河水里,我舒展四肢,像鸟在天空的飞翔。在晚霞燃烧的河面,疲惫的我爬上了姑父的木船,船随流水依然向远方漂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到达了一个叫做“龙塘”的地方。水面豁然开阔,一块半岛似的浅滩极优雅地伸到了河中央,上面是密密匝匝的芦苇,间或夹杂几棵树,结满了红的绿的圆果子,以至常看到银色的鱼鳞一闪,像得道高人,刚见他亮剑,倏忽间已没了踪影——水太深了。偌大的水面衬得我的小船更加渺小,我已经感到了丝丝惶恐,河岸和村落似乎离我远了点,此刻我唯一能抓牢的恐怕就是我的小船和小船正依赖的流水。我疑心从我家屋后流了那么些时日的河水,此刻都停留在这儿作暂时的休整,然后再整装出发。就这样,长宁河在它行走的途中向我展示了它全然陌生新奇的另一处风景。
再往下游,长宁河穿过两岸阴森肃穆的坟茔,不惊醒亡灵藏于大地的长梦。那时我已骑着车,追随长宁河的流水一路来到赵家桥——以前叫做赵家渡的地方。无论是渡还是桥,我都是喜欢的。渡,说明水面是宽阔的;桥,说明人力没有扼杀一条河流的流动。我知道,我已经离开我的村庄很远了,我跟随一条河流已经走得很远了。
那年暑假之后,我真的远远地离开了我的村庄,出门读书去了。然后是工作,是春燕衔泥一样的筑巢垒窝,有近十年的时间我没有再去寻觅一条河流的流向。如今,在我三十岁的这个秋天,在这个寂寞的午后,我又出发了。从当年脚步停泊的赵家桥出发,依然沿河而下。一路看见残荷的败叶,形只影单的,像是在低头打点归去的行囊。那些游鱼似乎不解忧伤,依然在清寒的水里泛着白鳞,自由来去。一些已经衰老腐烂,一些正在稚嫩生长,长宁河于不动声色中,诠释着人世玄机。河水之上,有三两只蜻蜓,扑扇着青灰的翅,凌波奔一片芦花而去,希图在一片潦倒的芦丛里寄存余生。我已经觉出了河水步履的沉重与悲苦。
是的,长宁河停住了它的脚步。
在一个叫做“李家湾”的地方,在一片竹树环合的村庄里,一道闸门锁住了长宁河,像扼住了一个鲜活生命的咽喉。我放倒车子,瘫坐在闸顶上,二十年来,我都一直坚信是河流就一定能走到长江和大海的啊!长宁河把它的理想寄托在空间的行走里,我把我的理想寄托在时间的行走里,我和长宁河一样,都是大地上的行者,我以为行者都是无疆的啊!佛家说:自渡方能渡人,被锁的长宁河又如何去承载我的一份继续前行的梦想呢?我纤瘦的长宁河,它像九月初三的月牙,因为一道闸门,便永失了长成浑圆莹白的满月的那天。一道闸门,锁住暗流汹涌,只在汛期来临时,才会开闸把长宁河的水交付给另一条河流——天河,再由天河经另一道闸口,回归长江。更多时候,长宁河像天河一样,到不了远方,在闸门里,和两岸的田野村庄相守着长久宁静的岁月。
我徘徊在长宁河的堤岸上,我怎能不徘徊呢!
河堤上,几排红红的高粱,挺直着腰身,给田野站岗;玲珑剔透的柿子和石榴守着农家人傍水的宅院,一派吉祥;河堤的另一边,沟渠里正淌着长宁河来的水,田野里冬小麦和油菜正绿着······我仿佛听到了河流奔腾的声音,来自于庄稼果树的根茎叶和果,我想,那里流淌的该是长宁河的支流吧!
是的,我躺在大地上的长宁河,于困守中把自己的生命分成千万条支流,隐忍着伤口,在植物的身躯里站立起来,拥有了其它行走的河流所不可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