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情李益赏析(经典诗作赏析合集)

人物简介

李益,字君虞,今甘肃武威人,唐代中期诗人。21岁登进士第,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35岁再次参加制科考试,二次登第。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49岁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52岁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79岁以礼部尚书致仕,晚年官运亨通,享年81岁。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其诗歌与同宗李贺齐名,他的诗风豪迈壮阔,但略微感伤。据后人评价,其七言绝句水平冠绝中唐,可与李白比肩。其代表作品有:《写情》、《夜上西城》、《江南曲》、《北从军征》、《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天复习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如下: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比较好理解,其大意是:登高望远,极目远眺。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白茫茫一片。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透着深深的凉意。不知何处,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吹起凄凉的芦笛。一夜之间,长期在外戍边的征人,全都纷纷眺望故乡。

李益长期从军,到过北方、西北许多边远地区,有着丰富的军旅生活经验。一天夜晚,当他登临受降城的城楼,月光与笛音深深打动了他。他深切体验到了将士们久戍边地的思乡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色淡情浓、含蕴丰富的小诗。李益既擅长于七言绝句,又以写作边塞诗著称,《夜上受降城闻笛》正好是两者的完美结合,理所当然地成了李益的代表作。

李益这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据记载,这首诗在唐代便被度曲入画,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李益这首诗被誉为冠绝中晚唐,唐代边塞诗的绝唱,堪与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等四大边塞诗人媲美。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首先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沧桑凄凉。就在这个万籁俱寂的黑夜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风中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顿时,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作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晚,一个人的情绪迅速唤醒所有人的情绪,一个人的乡思迅速唤醒所有人的乡愁。稍稍发挥一下想象力,沉浸其中,就能体会到那种苍凉旷远的意境。一下子唤醒所有人内心强烈的共鸣,这就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超绝之处。也是在当时唐人为什么对这首诗就极其推崇备至、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

2021年5月4号

《写情》

今天复习李益的《写情》,原文如下: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这首诗的大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编织着水纹花样的珍贵竹席上,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期待已久,盼望已久,不辞长途跋涉,赴一次与佳人的约会,却在一夜之间,希望破灭。伊人不在,再好的美景,又有什么意思?从今以后,再也无心欣赏那良辰美景。管他月上东楼,还是月下西楼,从此与明月无缘,冷月清光不过徒增烦恼和痛苦回忆而已。

据资料介绍,这首诗创作时间不详。蒋防《霍小玉传》中说,李益正当青春年少之时,远赴长安应试。其间,与霍小玉相识相爱,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后来,李益进士及第,回乡探望母亲,不料其母已给他和表妹卢氏订婚。迫于封建礼教,他不敢违拗,霍小玉也为此饮恨抑郁而死。从此,李益“伤情感物,郁郁不乐”,并创作了这首《写情》。但此诗与霍小玉是否相关,仍有待考证。

李益的这首《写情》,旨在描写主人公与佳人约会不成,而感到失望、无奈,甚至是绝望不已的心情。诗中主人公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奈何伊人爽约,于是失望之极,形象地表现了失恋的痛苦。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深邃,在唐代众多描写男女情事的小诗中别具一格,历来为世人所传诵。

这首诗的突出艺术特点是以美景衬哀情。溶溶月色,灿灿星光,都是一般人眼中的美景。但是,如果一个人沉浸在痛苦当中,那么,这些所谓的美景,就起不了任何好作用,有时,反而可能更添愁苦烦乱。用“良夜”“明月”来烘托和渲染愁情,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孤独、怅惘之情更显突出。

人的一生,最完美的结局,就是找到一个终生相爱相守的人。失去了心上人,良辰美景谁与共,春花秋月谁与赏。李益的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绚烂的诗技,却在平实的语言中,写出了失恋后的无限伤心。只“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一句,便足可让失恋的人泪水翻涌!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