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爱情文章有哪些(世界上最浪漫的爱情散文)
前段时间,有个粉丝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她看起来非常难过,她说:
“长大以后,人是真的不应该再相信爱情的了,对吧?我很努力去爱一个人,相信爱情,结果不但遍体鳞伤,还被他嘲笑我太天真,居然还相信‘浪漫’,不成熟不能吸引他。
不相信爱情以后生活就容易了很多啊,无论是自己一个人认认真真生活还是跟姐妹们开开心心一起玩,都比寄托期望在别人身上香得多。”
我们给她回复说,先不用下结论,暂时不相信了也没关系。也许过一段时间,还会觉得还是可以相信爱情的。
没想到她立刻又回复了我们:相信爱情有什么好处呢?除了风险,什么都得不到。我还是不要相信了。
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为相信爱情和相信浪漫发个声。
先说我的一个好朋友好了,她是我见过的所有人中,最相信浪漫和爱情的。前几年,她只要遇上了心动的人,就会很真诚、积极地去和对方推进联系,主动邀约,但是一直很不顺利。
要么是对方说自己最近不想谈恋爱,拒绝了她,结果过段时间她发现这个人和圈子里的另一个女生在一起了。要么就是对方对她的态度很不明确,约会闲聊可以,但她一打直球表明心意,对方就会立马装死。
总之,她认真付出的心意,好像从来没有被好好地回应过。
换作是我,可能也会在这么多次失败后失去对爱情的信心吧。但她没有,她总是说,“相信浪漫的人,会被浪漫之神眷顾的。”
果然,两年后她找到了她的真爱,他很积极地回应她,他们很快确立关系,现在就快结婚了。
看到这个故事,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个例,是幸存者偏差。但实际上,有心理学研究发现,相信浪漫和真爱,的确对我们的亲密关系有帮助——只是需要做到“理性”地相信。
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吧。
在讨论相信爱情之前,我想先明确一个问题,我们相信的爱情是只发生在电影、小说中虚构的故事吗?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真的存在吗?
心理学家Nathaniel Brandon教授认为,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是存在的。首先,浪漫之爱的发生,一定在于两个人辨识出了对方身上与另外一些个体的不同。当这种浪漫之爱满足以下条件的时候,它就会成为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
在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中,你可以体验到对方符合你的价值评价,ta在你的价值评价体系中是高得分的;同时,你也会体验到,对方喜欢你的原因,也符合你对自己的价值评价。
两个人在相爱后,坚定地把“一生所爱”放进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两个人都深深地认同这辈子只爱对方一个人,且需要用尽一生去努力探索和践行这样的爱。
心理学教授Sprecher招募了101对情侣,展开了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探究浪漫信念对关系的影响。
一开始,研究人员为了测量受试者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爱情,让每个人填写了浪漫信念量表,还让ta们完成了和关系质量有关的一系列量表。然后,研究者在以后的每一年都回访这些情侣,并再次让ta们填写量表。
研究发现,浪漫信念和关系质量(爱、满意度、承诺感)高度相关。具体来说,浪漫信念更能够预测关系质量的提升,关系质量的提升也能够预测浪漫信念的增强。
比起浪漫信念较弱的人,一个浪漫信念较强的人,在恋爱关系中更能感受到归属、依恋和亲密等与爱有关的感觉,ta对关系会感到更满意,也对关系拥有更加忠诚和坚定的承诺感。
随着关系质量的提升,同时印证了人们最初对爱情的浪漫信念,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信念感。
也就是说,相信爱情可能会给关系中的人形成一种正向反馈:越相信爱情,越能令我们体验到满意的高质量关系,进而令人们更相信爱情。而两个都相信爱情的人,更有可能会在日后的相处中,更大概率地获得正反馈,塑造出理想中的爱情。
在Susan教授这项实验的最后,一共有60对情侣结束了ta们的恋爱关系。研究发现,对于那些经历分手的情侣,ta们的浪漫信念在关系结束后急剧减弱。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在失恋之后,为了避免再次受伤,就不再相信爱情了。但是不相信爱情、不相信浪漫,可能会令你得不到爱情。
1. 不相信爱情、不相信浪漫,会减少爱情发生的可能性。
大多数人在心碎之后,会推翻自己对爱情先前的信念:“根本不存在永恒的真爱”……怀着对爱情的封闭态度,不相信爱情的人很难再因为遇到新的人感到紧张、兴奋和期待,ta好像从爱情的起点一眼望到了注定失败的终点,也就拒绝尝试去爱。可以说,不相信爱情的人亲手把自己关在了爱情的门外。
哪怕遇上了心动的人,不相信浪漫的人也会更少做出有仪式感的、表达爱意的浪漫行为,这导致双方激情发生的机会都减少了。
2. 不相信爱情、不相信浪漫,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
爱情的持久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持的,不相信爱情、不相信浪漫的人会更少有动力在关系中付出时间和精力来维系关系的质量。
并且,临床心理学家Lisa Fritscher指出,不相信爱情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态度,这种态度不是让人故意去抵制爱,只不过它会让人不自觉地在亲密关系中制造紧张而不断地推开对方:
a) 在关系的初期,当伴侣开始向ta敞开心扉时,ta会抑制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犹豫要不要向另一个人敞开心扉很正常,但是不相信爱情的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对伴侣有所保留,ta不会全身心地投入一段感情,而是在关系中保持距离。
b) 不相信爱情,会削弱关系中的信任。
一个人如果不相信爱情,ta也难以信任伴侣,甚至对伴侣会产生偏执的怀疑。面对伴侣表达的称赞、爱意,ta都不太相信对方是真心的,这样的反应忽视和淡化了伴侣的感受,会令对方感到沮丧。
最糟糕的是,它让人在遇到问题时,做出最坏的假设。
没有一段关系是完美的,在面对爱情中的不完美时,不相信爱情的人会下意识地放大问题,证实ta们脑海中的负面信念。比如,如果伴侣没有秒回信息,ta认为对方感情淡了;如果伴侣和别人走得近一点,ta就觉得对方果然会爱上其他人。
也就是说,相信爱情未必会降低建立和维持一段关系的难度,但不相信爱情、不相信浪漫会令这件事变得更难。
培养对爱情的信心,需要拥有积极的视角。通过冥想的方式,我们可以平复过度的担忧,重拾对爱情的期待。
确实,相信爱情是有潜在风险的。
研究指出,浪漫信念和浪漫期待高度相关。如果一个人相信爱情、相信浪漫,ta大概率也会对自己的关系怀抱期待。
假如期待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或伴侣没能达成一个人的浪漫期待,就会存在这样的风险:一个人当前关系和理想关系之间的巨大差异预示着较低的关系满意度和承诺感。
也就是说,当期待落空,我们就会对关系感到失望,甚至隐约觉得另一半不是真爱,就不再投入这段关系。
可以说,相信爱情、相信浪漫的风险在于,关系未能实现自己对于爱情的浪漫期待。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地相信爱情、相信浪漫,尽可能地减少其中的风险。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你需要有“相信爱情的意愿”,然后,你可以这样来理性地相信爱情:
1. 区分浪漫信念和浪漫期待。
比如,你可以相信“爱可以发生在人们见到彼此的第一眼”,这属于浪漫信念;但如果你相信“在我的理想关系中,当我第一眼见到ta,我就会爱上ta”,这就属于浪漫期待。
保留浪漫信念会让人更加重视自己的关系,带来更高的关系满意度,但未被达成的浪漫期待却在起反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它们,不要让“爱情应该是什么”模糊了你对“关系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感知。
如果在关系中感到失望,尝试与伴侣沟通你的期待,你们可以理性地讨论这份期待是不是可以达成。如果不能,各自能够做出怎样的调整,对你们的关系才是最好的。
2. 浪漫信念也需要不断成长和改变。
我们曾提到过,一个人可以既相信宿命,又相信成长。相信爱情并不意味着认为爱情就是宿命,当你认为自己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你并不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爱情的幸福。
当关系出现问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浪漫信念。比如,原来你认为:“彼此相爱的人不应该争吵,如果吵架,就代表对方不是彼此的真爱”,你可以试着这样调整自己的信念:“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可以通过彼此的努力克服的,经历考验之后我们会爱得更深”。
浪漫信念可以随着关系的互动和发展不断调整,你们的爱情才有可能更持久。
最后,我想与你分享Yann Martel写在Life of Pi中的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在要不要相信的问题上迟疑不决,那你为什么而活?生命是难以置信的,随便去问哪一个科学家都行。上帝是难以置信的,随便去问哪一个信仰上帝的人都行。难道爱情不难以置信吗?你可以问问任何一个爱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