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诗有哪些(借景抒情的优美句子摘抄)

在开元末年的时候,唐玄宗荒废了朝政,不理朝政。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叫做张九龄,他是一个诗人,字子寿,如今的广东人。

最初的时候,他在朝廷中任中书侍郎,也是开元之治的最后一位贤相,属于刚正不阿的清正官员。但是后来因为在朝廷中被一些人排挤,被贬为荆州刺史,他的诗词多以清淡晚些为主。

张九龄有一首诗叫做《感遇十二首》,今天的这首诗是《感遇十二首》中的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春天里的兰草叶翠绿茂盛,秋天里的桂花开着,那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也成为了美好的景象。谁能够想到山林隐士闻到了这幽香的花香,新生的喜悦爱慕之情,草木的分心原本出自于天性,何必要美人攀折佩戴才能显露她的芳菲呢?

我们先来聊聊这首诗的背景,在开元末期的时候,因为唐玄宗不理朝政。张九龄对于这件事情不满意就上书皇上,然后还遭遇了奸党李林甫牛仙客的迫害,被贬到荆州当了刺史。被罢免官职之后,他写下了《感遇十二首》,这一首诗结合他的背景,然后结合诗词中的意境,也可以读懂诗人的孤芳自赏以及不被人知的一种感情。

在这首诗一二句的时候是借物比人,诗词的意思是说,兰草迎春勃发,翠绿又茂盛,秋天的桂花交接,明净馨香四溢,描写的是当时景象的一种诗句。

而在后面三句四句的时候,说的是这些秋天的桂花以及春兰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透露出植物中该有的一种魅力。

然后到后面五六句七八句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些环境的描写,对于那些春兰秋桂的一些描写,转到了居于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花的香气,产生了爱慕之情。这一句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在七八句的时候,那些意思就是说,尽管兰花桂花被人欣赏,但是他们并不希望被人折断来欣赏。

这一首诗词所透露出来的意思就是说,那些春兰秋桂的贤人君子洁身自好,建功立业,并不是为了博取功名。就好像花开的那么艳丽,又有花的芬芳,并不是为了供人折断去欣赏的。而是尽到他自己做人的本分,他拿春兰和秋桂作为自己的比喻,表示自己虽然遭受相关的排斥,但是自己并不是为了官职,而是具有着清高的气节,是为了信仰和情怀。

在他的《感遇十二首》,其七,也就是第七首中,同样的手法首先描写的是当时的意境,当时的优美环境,然后抒发的是内心的失落。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余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皆无阴。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南国盛产红橘,经过严寒之后,仍然葱葱绿绿,这不是因为江南气候暖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可以抵挡寒冷珍贵的果实。本来可以献给宾客,谁知道路途遥远还有山水阻隔,命运难测只能听其所欲,周而复始。世人都说栽种桃李,难道橘树不能成荫吗?

在这一首诗的第1句第2句写的是景色,拿物喻人。是比较明显的比喻,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的时候,一般的树木也难免落叶,怎么经得住严冬的考验呢,但是丹橘却可以经冬犹绿林。

第3句第4句的时候,就是在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有耐寒的节操,并不是他们高贵,而是他们的本性使然,也并不是地理环境造就的,他拿着一句话比喻自己内心的一份坚韧。

第5第6句的时候所说的经冬犹绿林。就是说,这些丹橘不以岁寒为变节,值得称颂环节出了累累的果实。他们只是内心想贡献于人,献出自己品德高尚,也是拿这一种景象去比喻自己。

在最后的时候,他写了丹橘的命运,他批评那些不明白丹橘美德的人,只说桃子李子可以夏天成荫,秋天得到果实,难道丹橘就不能成树荫,毫无用处吗?

他以这样一种比喻表达的是为自己打抱不平,所抒发的也是自己被奸人所害,没有施展自己抱负的地方。也是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一面,他对于朝廷昏暗和身世坎坷的一种愤怒,在诗句中不露痕迹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对于世俗的无奈。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