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渡者注释(小港渡者读后感)
作品原文: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合。”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牡以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周容《春酒堂诗文集》)
注:小奚:小书僮。牡:门栓。
作品译文:
顺治七年冬,我从河岸一小码头上岸,吩咐小书僮背上用夹板捆扎好的一叠书相随,要去蛟州城。这时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薄雾晚烟缠绕于树枝梢头,远望县城,大约有二里路程。于是顺便向摆渡船工问道:“到城南门,现在赶路,还来得及进城吗?”那位摆渡者仔细打量小书僮,回答说:“如果稳步慢走,还能进得城,要是急忙赶路,城门则已关闭。”我听了不觉动气,认为他的话是戏弄人。我们二人于是脚步匆匆、奋力奔走,行至半路,小书僮摔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籍散乱一地,小书僮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待到将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锁。此时,一种茫然若失之感袭上心头,我忽然觉得先前摆渡者之言近似哲理:世上凡急于求成、鲁莽行事者,反倒往往是自取其败,最终大都类似我这种日暮途穷而无所归宿的结局。
品赏妙文:
文章很短,却很有味道。首句简洁明了,点出时地人事,为下面情节展开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西日沉山,晚烟萦树”句,看似写城郊美景,满含闲情逸致,然下文的“望”“问”两字将主仆二人见天色不早、前程遥遥而归心似箭的心绪表达得含蓄而又充分。对船夫(渡者)的描写尤为出彩,你看,人家心急如焚求问,他却慢条斯理作答,出言甚至违情背理,颇似有调侃意味,也难怪“予愠为戏”了。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证明他言之不谬!反思、咀嚼其言其行,妙处尽在“熟视小奚”。不难设想,其间,他已将小奚身体状况、背负之书、束书之绳甚至所穿之鞋以及路况、心理等诸多因素进行了一番综合思维、系统分析,进而才做出“欲速则不达”之忠告。从“三思而答”的背后既折射出他见多识广、目力如炬的人生历练,也凸显出他稹密、辩证的“立体思维”,这和“予”简单、教条的“线性思维”构成了鲜明对照。
全文笔法写意,惜墨如金,言简意丰。予始而“愠”怒,既而“爽然”,一波一折,理趣横生;船夫一行(熟视)一言(应曰),其“形”未着一字,而其“神”呼之欲出,味之不尽,极富“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之神韵。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从船夫身上,我们何妨说成:洞明世事,料事如神!
可以说,短文亮出的不止是“欲速不达”、“躁急自败”的浅显道理,分明还闪烁着辩证思维的智慧之光。小港渡者,一位大智若愚的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