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礁石赏析及原文(艾青诗选礁石赏析)
原诗:艾青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赏析
艾青的抒情诗《礁石》,写于南美洲的智利海滨,时间是1954年7月。那时候,艾青得到智众议院的意清,和诗人萧三一起赴智利访问,祝贺诗人聂鲁达五十寿辰。但是,《礁石》写成后,也许诗人还把握不定,没有发表。两年之后,中国的政治有趋向于民主的势头,艾青还因新家庭的建立而获得幸福的爱情,这个时候,他爱表了《礁石》。
《礁石》是一首既不难懂,又很费解的诗,曾经受到尖锐批评。批评者认为:艾青所称赞的海上礁石,是狰狞地露出在海面上的、与大大小小的航船为敌的岩石。批评者还据诗的第二节下断语说:这是甘心与大家为敌,并到了自傲的态度,这是胡风式、尼采式的态度。对于这个批评,艾青在二十年后(1978)答辩说,他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民族,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人,在遇到连续迫害时的态度。艾青还说礁石是不可能移动的,它无法自觉地让开,它不应该“自己消灭" ,倒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航船不应该去碰那顽固不化的瞧石。你看,对于这两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有道理呢?
有关《礁石》含义的阐释上的分歧,是由诗的象征和比喻引起的。事实上,海上礁石可以象征很多东西:连续的打击没有能够使一个人从自己的道路上偏离半步,任凭水击浪打,始终屹立在那里;忧患的冲击,荣誉的冲击,而仍然以恬淡的态度处之。当然,礁石也可以是一个人受到一次又一次批评后的怨恨情绪的象征。总之,诗不能讲得太实在了。但有一点很清楚:《礁石》诗里没有出现“航船"这个意象,诗是从海浪对礁石的冲击扑打展开想象的。因此,所谓"与航船为敌”,毫无根据。自傲对于朋友、同志,那自然是不好的;但若面对连续的迫害而还能自傲,这不仅是好的,而且难能可贵。
《礁石》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一个浪,一个浪",复沓的语句,加一“无休止”三字,生动地状出了海浪接二连三、没完没了的态势。“扑过来”的“扑”字,非常传神,状出了海浪那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的勇猛 ,海浪也因此变得有生命有意识了。诗人用“刀砍过”来形容礁石的惨重伤痕,既暗示了礁石的血泪,又暗示了海浪扑打之带有可怕的毁灭性。这首诗大体上具有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每行诗三顿或四顿,大体上每行都是二字音组煞尾,一、二、四行押韵,这正暗合了何其芳在50年代所提倡的现代格律诗的规则,读起来有新鲜的韵味,既口语化,又声调铿锵,很好地体现了诗之为听觉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