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夜色,韦应物《闻雁》起乡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作者:来点君
风吹叶动,叶动花落,不是叶动,并非花落,而是心动,而是情落。动荡之际,恍若人生;人生如叶,人生如花,总是在身不由己之间,或摇动,或飘落。
思乡的诗歌有很多,今日单看“横舟独孤”韦应物的一首小诗《闻雁》,如何穿越千载,传递共同的情怀,滋润枯燥乏味的日子,感动余生。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诗题《闻雁》,简洁明了,直接道出所要抒写的东西。这种清晰度是建立在大众审美意识上的,便是约定俗成,大雁和其它事物一样,在日积月累的时间长河里,慢慢地带上了相应的象征意义。这种意义往往来自于情感上的互通性,非常重要。
开端有思,“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魂牵梦绕的故里家园,被遥远的距离所阻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心底一旦产生了这个念头,归家的思绪就一直缭绕在脑海,再也没有办法消除。
在这里,诗人的思想是连续性发生着的,“故园”和“归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两个现象有因有果,不可分割。其因正是“故园”,忽然在心底浮现出来故园的影子,故而做出追问“渺何处”。一个“渺”字,尤为传神点睛,既强调了距离上的辽远性,又指明回归故里时限上的渺茫性。双重压力,一字勾画,极见功底。
因为有想念故园这个因,所以才会产生“归思”这个果,从而圆满之处见到诗人的匠心独具。故园是遥远的,归思呢?肯定不是刚刚升起,而是“方悠哉”。归思是悠长的,恰恰好像故居上空袅袅的炊烟,固然缓慢却坚定地飘浮在故土之上,永不消逝,无限拉伸。
结局有情,“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身处偏远的淮南之地,穷困之乡,秋雨绵绵,若离人悲泪流淌,清洗着黝黑的夜色,孤独端坐在书房里,蓦地听闻大雁悲鸣,一声又一声,剐过布满寂寥的夜空,声声不绝。
第三句纯粹写景,勾勒出一幅邈远又幽深的背景图。淮南,僻壤之地;淮南秋,穷困之季;淮南秋雨,穷途末路之景象;淮南秋雨夜,异乡断肠时也。诗人在此层层推进,仿佛一个高明的摄影师,一帧帧清晰的画面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使人目不暇接,难以移动视线。
诗人添景增色,并非无的放矢,恰好指向最终的结尾,本诗的中心主要所在:“闻雁来”。一番连绵不断地生动描摹,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镜头,它根本所要推出的却是“闻雁”一事。鸿雁传信,北雁南飞,一个个典故油然浮动于脑际,向欣赏者传达着诗人的目的和指向。
平常的思乡诗作,大抵都是先闻雁而起思乡之情,本诗反转而持,偏要先起乡思而后闻雁鸣之声响,其音尤其悲恸,而其哀婉泣血之处,则愈显深邃,愈加沉重。诗人高妙的用心,往往于细微处尤见功底,其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愫,也相应另外加上数倍有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