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中王勃(古诗山中全文解析和题目)
今天讲的是王勃写的一首寄托旅愁乡思的小诗,看诗人如何在二十字内,借景抒情,把悲凉浑壮的气势展现给我们的。
先读一下原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诗中“念将归”是说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高风”根据后一句推断,应当是指秋风,秋高气爽而来。
全诗大意为:看着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远隔万里的故乡,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
知道了诗的详细,来看一下往年都在考些什么题目。
1.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2.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6分)
【答案】
1.悲念 (各1分) 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羁旅之愁(2分)、思乡之痛(1分)
2.后两句对一二句所写之情起映衬烘托作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象,映衬凄寂心情,飘零旅况,映衬旅思乡愁。(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也正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手法3分,分析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一个悲字体现了客旅久滞的羁旅之愁;一个念字体现了思归未归的思乡之痛。答题时,要抓住悲念所给人带来的丰富的想象与共鸣感分析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在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中,景物描写一般都是为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起着衬托作用,所以答题时,可先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再由景物描写所起的衬托作用来答出作者情感。如诗歌最后两句渲染了秋季凄凉的气氛,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凄寂心情及思乡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练习二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请简要分析该诗中的情景关系。(4分)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情景交融,(1分)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具体分析2分)进一步烘托悲和念的心情。(1分) (4分)
(2)本诗抒发的是诗人的旅愁归思。(1分)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1分)诗的后半部分,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2分)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