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笔记整理(陋室铭全文鉴赏)
陋室铭
学习目标
一、识记刘禹锡的文学常识,了解《陋室铭》写作的时代背景。
二、积累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名、灵、馨、鸿儒、白丁、金经、丝竹、形等;掌握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
三、了解“铭”这种文体,诵读课文,疏通文意,背诵全文。(重点)
四、品析文章中的名句,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难点)
五、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作者及背景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颇多,世称“刘白”。被誉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作品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课文及详细批注
字词句式
(1)古今异义
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散步得远的香气。)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样子,形状。)
(2)一词多义
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3)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到)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用用法,使……乱,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4)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宾语“何陋”前置到动词“有”之前,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重难点分析
文章主旨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学习目标
1、识记周敦颐的文学常识,了解《爱莲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2、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独、濯、蔓、枝、益、植、亵、鲜等。
3、了解“说”这种文体,诵读课文,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重点)
4、理解文章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难点)
5、感悟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课文及详细批注
重难点分析: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写作特色分析。
(1)巧用象征,托物言志。
本文作者赋予了莲花以丰富的象征意味。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同时,文中的“菊”“牡丹”也分别象征了两种不同的人,“菊”象征像陶渊明一样孤高避世的隐士,“牡丹”象征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的追名逐利的人。作者写花时,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多用衬托,突显形象。
“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突出另一种事物。作者在文中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以“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予独爱莲”,表明自己喜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以“花之隐逸者”“花之富贵者”来衬托“花之君子”,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陪衬,突出了莲的品格。
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