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唐朝·元稹
红色枫叶的特写
公历的8月7日8月8日之时,应对农历重要的节气立秋。立秋往往在农历的七月初,所以古中国,往往将立秋,看作农历七月里的节气节日,所以有立秋七月节的说法。
以立秋节气为标志,是中国古代划分秋季的开始。从这天开始,季节进入秋天,农业进入大面积的成熟和收割期。所以上古时候,部落酋长和天子要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带着原始的对自然和神灵的虔诚。比如周天子会率领百官,穿着白色的衣裳,乘坐白色的车马,在西郊迎接代表秋天的白帝。
但这项仪式到后来就没有那么盛大了,这是因为,天气还非常燥热,容易中暑,所以就改作小范围的宫廷祭祀。
在唐朝,会有官员代替皇帝在泰山上祭祀,叫作祭岳。虔诚而又减少了很多铺张繁琐。
在宋朝,立秋这天,会有宫廷的仪式,天象官会将盆栽梧桐。郑重放在某处,等待立秋的时节一到,钟鼓响起,有梧桐叶子应声而落,代表一叶知秋的典故,也代表秋天的正式到来。
虽然因为立秋往往在暑热当中,盛大的仪式都减免,但是”立秋“之重要,是深入民众的生活和文化的。因为这是告别盛夏,迎接秋天的重要时段,朝廷开始修武练兵,读书人准备秋考,农民看中田园的收成,游子重新整顿行装,谋生谋学谋官,普通老百姓还要准备过不久之后即将到来的盛大的七夕节,有闲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不太热又不太冷的时段到处旅游,立秋和七月,实在是一段重要的社交时期,是一年下半年崭新的开始。
元稹的二十四节气诗并非朋友间的应酬之作,相反这是他在做宰相期间对全国颁布的系列节气诗。是以诗的形式,涵盖所有的节气,指导农时和生活,因为其传播广,典雅,文学性和古科学知识点多,而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这一时段很难在体感上分明。因为晚夏早秋还处在一年最热的三伏期间,夏秋的分界在普通人的体感上并不明显。所以忽视日历的人,也一直会有错觉,觉得自己还在夏天。
但是一个节气自然有节气的不同和特点,比如立秋虽在三伏,但是晚上会明显温度比从前要低。白天固然炎热,晚上会有凉风,习习而来。
所以当你觉得晚上稍微凉快,可以入睡的时候,可能就已经立秋了。
此时因为昼夜温差大,容易在半夜下雨,或者早上看到草露上晶莹的露珠。虽然太阳一出来就化了,但到底那是不同于夏天的另一种晨爽。而雨露之后的天空,更加明净。
“
立秋十五天,还包含重要的佳节,七夕。传说天上牛郎织女是相恋的爱人,但是因为太过恩爱,织女不愿意纺织天上的云霞,天帝震怒,用银河将他们分开,一年只允许在七月七日这夜会见一次。
有喜鹊愿意用翅膀搭建天桥,横跨在银河之上,成就这对神仙夫妻的团聚。
七夕节成为著名的七月早秋的民俗节日,在这天,夫妻团圆,少女乞求拥有织女一样灵巧的纺织或者绣花技巧。七夕更是爱情的节日。
而这背景自然是渐渐秋凉的早秋之美,不冷不热,风是金风,露是玉露,良辰美景,照见酷暑之后的人们焕然一新的清爽。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既然是秋之到来,自然会因为温度下降,草木收敛。此时一片落叶或者少量的落叶并不会给景观带来不同,比如荷花正是旺季,杨柳也还青葱,但是人类又不傻,短暂的秋的清明之后,自然会进入温度下行的秋冬,不可逆转。
于一年来讲,秋天是收获而繁琐的时光,要为最冷的冬天作准备。
于岁月来讲,意味着一生下行,负累和责任会更多。
元稹的这首诗的结尾,是劝人早作安排,秋收冬藏,岁月紧促,珍惜时光。
木质背景上有露珠的干叶低调形象。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立秋日》司空曙
立秋是古代一年秋季的开始,立秋又新秋。但此时只是有渐渐消暑的凉风。
立秋三候是指三种有代表性的物质变化,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有飒爽收缩的凉风,许多树木在盛夏里为了吸收太阳和运输水分的叶子,因为空气水分的减少,也因为本身生长的极限,开始脱落。
这种脱落是渐变式的,一直延续到深秋或者冬天。
但也带来了不同于夏天的早秋之美。
比如,那莲花红酣如醉,盛极而衰,开始凋谢花瓣。但是莲花之美,是花果同期,初秋时节,有花开,有花落,有莲蓬青青,这报谢,并没有萧条感,只是花谢果成报君知。
而柳树因为柳叶繁茂,此时也开始部分落下黄叶,并不影响柳树本身的风姿绰约,反而显得一种清秀潇洒。
立秋之后,太阳的热度也下降了,降低了炎热的威力,而一阵阵凉风,像雨后的清爽。
卷起了帘子,迎接微凉的空气,扇子摇动,也觉得清凉。
燕子飞过,游鱼浮水。
因为秋天来了,让人忍不住写诗作赋。
这首诗需要慢读,早秋之美,在于渐变的凉爽。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立秋和七夕相隔非常之近,有时候竟会重叠。因为立秋往往在七月的上旬,而七夕又是七月七日。
李商隐这首诗是一首在七夕的情诗,典雅唯美,说牛郎织女的仙人之会,也要挑好日子,要挑最美的金风玉露的时节,成就最浓情的相会。
那么很多人都以为金风玉露是李商隐的主观创作,没准许多人还认为这是一种堆砌的修辞。
但是金风玉露却是有典故的,专指的是初秋和立秋美好的风露。
秋天不只是因为叶子黄了灿烂如金,才叫金秋,实际是古人五行对应于季节,秋属于五行中的金,所以叫金秋,那么秋天的风,自然也叫金风。
晋书有”金风不竞,人事先雕“,是说秋天还没有来,人却已经没有可用的。
旧唐书就有”金风届节,玉露启涂“,说的是立秋吹金风,有玉露降临,此时正好是断案行使刑律的时候。
李商隐是用典高手,金风玉露,既是指的清风凉露,也是用典特指立秋和七夕这早秋时段。
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是要选在这最美的早秋时候,金风玉露,良辰美景,一宵约会,何止千金,那是天地成全的无价佳期。
立秋比夏天多了一层飒爽高旷之美,碧落银河,金风玉露。就算是爱情,也带着动人沉醉的醇厚滋味,比春花春情更深沉清润。
”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立秋》宋朝·释道璨
立秋不因为有西风和秋风就凄凉无比。相反这是最美的初秋。
那树依然是碧树,却沐浴凉风,更显得苍翠。而人的胸怀也因为消除了夏天带来的高温桎梏感,变得洒脱明朗。
一年最舒心的时候,就是这样清风徐来的早秋天,思过往,望将来,重启生命活力的时候。、
在盛开的木槿花下,盘算今年的收成,忽然看到牵牛花已经盘绕上的竹子,对着人展开笑脸。这是丰收和团圆的象征啊。
牵牛暗示着七夕佳节,那竹子,自然谐音满足,秋未深,心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