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及情感(原文分享及解释)
引言
宋词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两宋时词人辈出,风格各异,有柳三变之唯美瑰丽、苏东坡之豪迈洒脱、李清照之哀怨惆怅,亦有辛弃疾之慷慨激昂。
辛弃疾的词,向来用典颇多,然而其不拘泥于题材,大有凡天下事皆能入词之风,既有征战沙场的荡气回肠,也有春闺宫怨的哀怨惆怅,今天选取其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这首词中,跟大家聊聊涉及到的一些历史故事。
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生子当如孙仲谋
首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即大家熟知的三国时期吴国建立者孙权,自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见识和胆略,连当时的一代枭雄曹操都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继承父兄孙坚和孙策的遗志,靠着江东的地利人和,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几十万大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孙权不仅雄才大略,个人表现也是英勇无畏,史书中曾记载孙权亲自搏虎的经历,所以苏轼词中也有“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然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往昔的风流人物都已作古。
孙权
一夫驱千人,寄奴天下奇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刘裕的小名,说起刘裕更是战功赫赫,一手缔造了南朝宋王朝,素有“南朝第一帝”之称。刘裕崛起于北府兵,一生南征北战,讨桓玄、破卢循、灭南燕、征巴蜀,取后秦、北伐收失地,却月阵大败北魏,何等威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所处的南宋,却是屡屡战败,受尽屈辱,可叹、可恨!
刘裕
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年华转瞬,多少英雄尽去,刘裕病逝,少帝刘义符游戏人间、荒唐无道,哪是皇帝所为?被废后刘义隆继位,是为宋文帝,文帝志高而才疏,轻信王玄谟,欲效霍去病封狼居胥,草率出兵伐北魏,却只能“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最后仓皇南逃。北宋时期亦有此例,宋太宗征北汉之后得意忘形,志在一举收复幽云地区,结果不听劝阻轻功冒进,高粱河一战兵败如山倒,连太宗本人都负伤而逃,自此北宋国力大损、威风扫地,开始了长期赔款议和之路。
辛弃疾所在南宋的隆兴北伐也是毫无建树,宋孝宗为收复失地,趁金朝混乱之际不宣而战, 起初连战连捷,却在符离大败,边防重地相继失守,最后前功尽弃,只能以议和收尾,辛弃疾为此事深表遗憾,苦于无报国之门。只能“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如今扬州一代狼烟遍地,百姓生灵涂炭,往事不堪回首。
刘义隆
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是前文刘宋政权的主要敌手,拓跋氏英雄辈出,至拓跋焘更是神武,《魏书》曾云:“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拓跋焘向南反击刘宋,饮马长江,向北大破柔然,边疆息警。而事到如今,却只知道在佛狸祠供奉神灵,丝毫无囊括四海之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末句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身经百战,屡次抵住强秦的凌厉攻势,在须发皆白时仍能披甲上马、手开强弓,食饭肉十数斤,只可惜英雄末路,被秦人反间计离间成功,到老不受重用,被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而代之,赵国长平一战败北,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赵国大势已去遂被秦所灭。
廉颇在那个年龄尚有人想复用,而今哪里有人肯问辛弃疾尚能饭否?
廉颇
小结
辛弃疾的一生命运多舛,曾波澜壮阔,也曾壮志未酬,年少时就声名显赫,经常上马杀敌,遇到叛乱临危不惧,亲自手刃叛徒威震全军,甚至有过带领数十骑突袭几万敌军而如入无人之境的战绩。“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其英勇若此。后来作《美芹十论》,其才尽显,在当时深受广誉,如此文武双全却不能投身戎马,只是做了文职。
辛弃疾
南宋暗弱,仁人志士报国无门,辛弃疾空怀大志,只能将满腔热血注入笔下,其词流传于世六百余首,为两宋之最,风格更是多变,今日所选只是其一,接下来的文章会带大家领略其不一样的风采,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