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dá)。
1、是岁:承前篇而言,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之望:农历十月十五; 2、雪堂:苏轼苏轼在黄州所建的居所; 3、临皋:即临皋亭,时苏轼寓居于此; 4、黄泥坂:在黄冈县东,是雪堂临皋间往来必经之路; 5、顾:看、视; 6、行歌相答:边走边吟诗相唱和。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1、已而:过了一会儿; 2、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3、薄暮:傍晚;薄:迫,逼近; 4、松江之鲈:松江出产的四鳃鲈;松江即吴淞江,源自太湖,北上由吴淞口入海; 5、顾:可是;安所:从哪里; 6、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 7、“以待”句:预备着等待你不时的需要。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断岸:江岸峭壁陡立,如用刀切断的一样; 2、“曾日月之几何”二句:才过了几天啊,先前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三个月,时间很短,所以说“曾日月之几何”。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说“江山不可复识”;日月:指时间。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ú )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1、摄衣:撩起衣服; 2、履:登;巉岩:险峻的山崖; 3、披蒙茸:分开丛生的野草; 4、踞虎豹:坐在状如虎豹的大山石上; 5、虬龙:指盘曲、古老的树木; 6、鹘:一种猛禽;危:高; 7、冯夷:神话传说的水神名,即河伯;幽宫:深官,此指水府。
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1、划然:象声词,形容长啸的声音; 2、长啸:撮口发出清越而悠长的声音; 3、凛乎:恐惧貌; 4、中流:指江心; 5、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小舟随便飘流,停在哪里就歇在哪里。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cháng)缟(gǎo)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1、玄裳缟衣:黑裙白衣,此言鹤身上纯白,羽尾黑色; 2、戛然:象声词,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 3、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故下文有“开户”之语。
梦一道士,羽衣蹁(pián)跹(xiān),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羽衣: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常称指道士或神仙所穿的衣服; 2、蹁跹:飘逸飞舞的样子; 3、畴昔:从前,过去,这里指昨天; 4、寤:醒。
《后赤壁赋》全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dá)。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ú )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cháng)缟(gǎo)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pián)跹(xiān),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读此两赋,胜读《南华》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