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翻译赏析(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及诗意)

在黄州,苏东坡的创作最为人熟知的是《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实,大约在写前后《赤壁赋》的同时,苏东坡还写了一短篇的月下游记《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不含标点仅85字,品读之,其文之美,亦让人慨叹不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之美,先说一个自己感悟的小细节,在写这篇读后感时,游记的全文纸上我本可略过,到时在电脑上搜索即可,我还是情愿读它两遍,再抄写下来。

这篇游记只是苏东坡即兴之作,就像这次夜游也是即兴之游,记其偶感之美,却已经成为散文名作,为大众喜爱。有人说这是因为苏东坡夜里不能入睡才爬起来,我却认为苏东坡深谙道家养生之法,睡前有给自己揉搓按摩习惯,从未有睡眠障碍。即使因为“乌台诗案”,在监狱里待的一百多天,苏东坡也是坦然入睡,鼾声如雷。有记载,当时宋神宗暗中派宫中一个太监冒充囚犯与苏东坡共处一个牢房来观察他,苏东坡很快睡着,而且鼻息如雷,皇帝由此知道他问心无愧,这也是苏东坡案在御史台强大压力下,却得以贬谪黄州从轻处理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苏东坡解衣欲睡,只因“月色入户”,即“欣然起行”(这份闲情逸致甚是难得)。未有对月亮的描写,如玉盘、银盘,明月高悬等等,只是皎洁的月光照入房间,仿佛月亮发出邀请,于是苏东坡即欣然起来,外出探访月下的景色。

夜游,先寻“与为乐者”,于是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夜里,通俗的写法少不了对月亮、月光的描述,苏东坡却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月光使得中庭地面如积满了清水,通彻清明,当知天上月如明玉;“水中藻荇交横”,水中还有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却原来是庭院中的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我第一感觉,以为和孙悟空到了《西游记》的海底龙宫呢。

压轴的“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句道出文中真意。哪天夜里没有月光呢,竹柏也是到处都有,只是缺少像苏东坡和张怀民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恰如他在《赤壁赋》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如果更简单点,以他在给同朝大臣范镇的儿子的信中一句即可点明,“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就在这承天寺不远的临皋亭,苏东坡刚到黄州时的住处,其实是一处被废弃的驿亭。苏东坡给友人的信里描写自己住所,“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又有“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以文字来说,众位看官肯定对此处风景心向往之。只是我们要知道,风景之美,一半在景,一半在观赏者之心境。所以,假如有到临皋亭、承天寺游玩,未觉其美甚,当以反省之己为宜,因为,苏东坡对他自己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都情有独钟的。

说到游记,苏东坡的前后两篇《赤壁赋》,大家是如雷贯耳。而《记承天寺夜游》,文章极短,全文仅85字,适合背诵,却描述了苏东坡在一平常月夜的自得其乐,亦是公认的古今游记佳品。

苏东坡一贯主张写作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可以说他作品的风格就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行云流水,读来有一种醇甜感;文章无道德目的,也不要达成什么使命任务,却为人如此喜爱。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