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一、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10.(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
一、 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形容品格的词语
1、品行高洁 冰清玉洁 高风亮节 正气凛然 2、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3、坚定顽强 不屈不挠
4、清高孤傲 孤高正直 5、孤芳自赏 超凡脱俗 6、粗犷豪放 傲岸不羁 豪放洒脱
形容情感的词语
1、 哀怨、哀伤、惆怅、失落、寂寞、悲愤、沉痛、 2、 孤独、孤独无依 忧愁 烦闷 无可奈何
3、 惋惜 愉悦、欢快、激动、仰慕、渴望 4、 惜别 依恋 缠绵悱恻 5、 闲适恬淡 自得其乐 百无聊赖
6、 意气风发 春风得意 忘乎所以 7、 慷慨悲凉 慷慨激昂 愤世嫉俗
8、 怀才不遇的苦闷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愤慨
9、 世态炎凉的感慨;胜景不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形容人生追求、态度的词语
1、积极向上、乐观旷达、消极颓废 2、坚守节操、洁身自好、不同流俗、坚贞不屈 3、淡泊名利、不慕权贵 4、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矢志报国
5、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及时行乐 6、随遇而安、淡然处世 7、宠辱不惊、宠辱皆忘
形容自然景物特点的词语
1、 清净、虚幻、渺茫 奇异 2、 开阔、悠远、旷远、雄奇、壮丽 3、 清幽 素雅 澄净 静谧、幽静 4、 清新、明丽、绚丽、秀美
5、 萧条(萧索)、苍凉、荒凉、凄清、阴冷、冷落、衰败 肃杀 6、 万木争荣 生机勃勃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词
1、恬静优美、清幽静谧 2、热烈欢快、清新明丽、明净绚丽 3、凄清肃杀、萧瑟凄凉 4、凄凉悲苦、孤寂冷清
二、诗歌意境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
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
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
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
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
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
1、浓艳瑰丽: 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 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 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凄凉哀婉: 这类诗词,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如李清照《声声慢》
三、评论诗歌常用术语
1、选取题材表现主旨方面:平中见奇 以小见大 独具慧眼 意蕴深远 入木三分
2、语言运用方面:言近旨远 淡而有味 浅淡中见深意 含蓄隽永 耐人寻味 韵味醇厚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言简意丰 质朴自然 辞藻华丽 雄奇瑰丽 明白晓畅 简洁洗练 行云流水
3、构思方面:独具匠心 构思精巧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不落窠臼、自出机杼
4、结构层次方面:脉络分明,层次井然 层层深入 浑然天成
5、描写表现方面:细致入微 穷形尽相 惟妙惟肖
四、1、注意动词、形容词、特殊词的作用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使诗 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一般表示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2、语言风格
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练、沉郁顿挫、行云流水、形神兼备
3、语言结构
节奏、对仗、押韵、领字、叠词、倒装(句序) 意象名词罗列(列锦)
4、语言特色
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生动活泼、机智辛辣、长短结合、舒卷自如、奔放流畅、词采瑰丽、言简意赅、音韵和谐、简洁幽默、用语警策、用语精妙、一呼一应、自然天成、语丽情悲、言近旨远、含蓄蕴藉、音节响亮、通俗易懂、明白如画、朴素自然、通俗精练、古拙淳朴、浓厚的生活气息
5、语言技巧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比兴、用典(用事、用言)、双关、反复、对比、衬托(正反、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景、以哀景衬乐景)、互文
6、常见意象的意义: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时光流逝 古迹—怀古伤今 梅花—凌雪傲霜、傲视、坚强 折梅—别离,赠送寄思 小草—平常或弱不禁风
征蓬、归雁—思乡、游子思念(故乡) 南冠—囚犯 松竹梅—高尚情操 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白衣(云)苍狗—世事变幻无穷 吴钩—宝刀、利剑,指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双鲤—书信
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隐居生活 碧血—为正义事业流的血 折桂—科举及第 怀桔—孝顺双亲 红豆—相思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 咏絮—女子工于吟咏 春日—喜庆、希望、美好 夏日—青春、热烈、舒畅 秋日—凄清、悲苦、乡思 冬日—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 元日—喜庆 重阳—登高怀乡 斜阳—凄惨 残月—不圆满,孤独忧愁 寒蝉—冷凄、萧索
短笛—送别、思乡、寄寓思念 落叶—悲秋、悲苦 西风—凄清、忧愁 秋风—萧条、冷落 牡丹—高贵、大方 荷花—清雅高洁 兰草—高洁、友谊
五、思想内容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痛苦 3)同情人民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忧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6)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7)怀念故国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念故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4、离情别绪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 1)山水之情、归隐田园、隐逸之趣(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
2)仕途失意、怀才不遇 、英雄多悲 3)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4)盛衰无常、昔盛今衰、今非昔比、吊古伤今、借古讽今
5)告慰平生的喜悦 6)蔑视权贵
六、评价主旨
1、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近旨远 3、言简意丰 4、意在言外
5、言有尽而意无穷
七、艺术风格
1、豪放派
苍凉博大 志趣高远 情感深沉 雄劲粗犷 气势雄健 气氛悲壮 意境高远 情调豪迈 寄托遥深 气势雄伟 想象新奇 景象壮阔 清新飘逸
2、 婉约派
风格清新 清新淡雅 含蓄蕴藉 韵味悠长 诗中有画 格调凄清 意境深邃 抒情含蓄委婉 清幽空寂 幽静空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一、典型环境描写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5.深化主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二、情节的特点
⑴ 情节安排评价
①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 命题指向: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⑵ 解题技巧
① 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⑶ 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 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
② →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③ →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⑷常见题型:
①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⑸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份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常用开头结尾
⑴ 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⑵ 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文章(段落)开头
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5.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文章(段落)中间
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此类。)
2.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文章(段落)结尾
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 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末段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