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龙山入画来
随着一场场不期而遇的细雨飘落,阵阵秋风的吹来,秋天的脚步就踏上了这块土地,秋的色彩愈来愈浓了。
偶有空闲,到海天摄影工作室聊天,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摄影家苗勇先生一看外面的天气,“今天天气真好,咱去龙山摄影吧”。
摄影家都有敏锐的眼光和执着的追求,说完开车就去,虽然肚中“咕咕”,对大自然景色的钟爱之情,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
龙山为滕州之后背,绵延十几里,横跨邹滕大地。我写过了多篇文章,介绍龙山风景和历史人文。曾有人问我:龙山作为古滕八景之首“龙岭晴云”,为何 不叫“龙山晴云” 呢?我说龙山横跨滕州北境十几里,像一个硕大的太师椅,挡住北方的朔风,拥抱整个善国大地。山可挡住风景,岭却突兀,白云在波浪起伏的龙山上惬意的飘荡,云和山相映成景。古人把威武如长城的龙山改为龙岭,我想这样让“龙岭晴云”更加雅致而富有诗意吧。
每次登龙山都有不同的感触。若在春天登山,可在碧绿的山野欣赏桃花杏花的美艳,灿若云霞的彩带在山中游荡;盛夏之际,每到暴雨倾淋时刻,则有滚滚山洪爆发于山间,喧嚣奔泻,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秋天的龙山时常白云飘飘,走进山中,心灵就让那出岫的云朵驮走,飘荡于蓝空之下碧峰之上;冬日的龙山则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肃静而又文雅,沉稳而有庄重。
龙山如龙横卧滕州北境,庙宇众多,文化深厚。引来很多文人骚客为之写诗作赋,赞美龙山。清代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来滕拜访受业之师赵诚品,遍游古滕胜境之后,更留下了“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千古佳句。出生于龙阳镇顾庙村的中国著名墨学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张知寒先生在《龙岭颂》一诗中写道“龙岭独秀泰峄前,巨石嶙峋势柱天。无边松涛鸣鸾凤,满山红花照鲁藩。”
沿环山旅游道路观赏着风景,很快就到山顶,四处巨石嶙峋,山野空旷。忽然,一丝丝、一缕缕,时有时无的清香飘来。借着微风深吸了一口气,噢,淡淡的清香,沁入肺腑,顿时感到无法言喻的神清气爽。近几年当地政府树立长远观点,一届接着一届干,把资源优势变成了风景优势,让龙山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走入龙山,真可谓是“山石奇特皆成画,景致异常自入诗”。
龙湖紧倚山脚,岸线曲折,处处藏幽。湖面碧波荡漾,山光与水色相呼应,让人心胸宽阔豁达。仰慕四野,大紫、橘黄、粉红、火红、翠绿……仿佛打翻了国画大师的颜料罐,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画家,把整个龙山染成了一幅绝美的油画,自然而又靓丽、炫目而又富有诗意。
盘旋而上的山路上,宽敞的地方都有停放的轿车,穿着亮丽的观光者,无不被这里的秋色所吸引,山上布满了前来采风的摄影家,更有正在朗诵诗歌的直播高手,爱好唱歌的人们更是展开歌喉,美妙的歌声回荡在山野。一个山头连着一山头,一幅连画着一幅,美得安详,美得纯粹,美得自然。
山坡上一片枫红,灿然了一个明媚的世界,绽放出金秋的靓丽风姿。枫红,浅黄,明艳动人,远远的就将那道霸道的火红放肆地植入山坡,让人的眼中、心中,如灼灼芳红,令人不能忽视,不能移眸,不禁心花怒放,心也不自觉地随着枫叶蹁跹。“咔嚓咔嚓”的摄影声,不时惊飞草丛中的七彩的山鸡。
龙山怪石嵯峨、千姿百态。茶壶石高据山巅,班鸠棚、鹁鸽棚高耸入云,叭狗石仰首吠天,钟鼓石敲击则鸣,悬胆石其大如屋。还有八戒背媳妇、猴子探月、人头石、戴帽石等惟妙惟肖、神奇入化的奇石景观。龙山周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曾出土大量文物,《百戏图》、《群兽图》、《牛耕图》、《纺织图》等汉画像石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在汉文化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车行在新修的旅游绿道上,一处处起伏山峦,一根根藤萝老树、一丛丛争艳百花,一个个林立怪石,一弯弯碧水深潭,加上鸟鸣与蝶舞,云动与雾漫,组成了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沿路的风光的确是一幅迷人的画,人在画里走,画在眼前行。
在环山柏油路的两旁,一簇簇山菊花开在山坡、开在路旁、开在山谷,一处处姹紫嫣红。不时引得人们爬上去,嗅一嗅在枯叶和乱石中的灿烂,感悟在寂寞中的芬芳。尽管这里地处冷僻,远离道路,但它们依然开得很热闹,为秋天山坡增添风景。我想,秋天的野菊花并不寂寞,因为太阳拥抱着它们,它们就会拥抱着整个天空。
下得山来,偶有丝丝微风拂面,顿觉清爽透彻。这个季节是登山观景的最佳时期。远眺龙山,巍峨高耸,白云回合,悠然飘荡。山下的白杨树一片金黄,摄影家苗勇一会登上山坡,爬到巨石上举起那长枪短炮扫射。一会又跑到谷底深涧,捕捉一个个绝艳的风景,真有一口气将龙山美景收尽镜头的感觉。
虽然太阳落下,仍流连忘返。龙山秋色无边,静美怡人,令人不由自主地深深陶醉在秋的风韵里…
《滕州日报·荆泉副刊》2019年11 月22日刊登 (作者:马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