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唐•殷尧潘《端午日》
会长寄语
因诗人的节日,端午节祝福安康,谢谢各位上刊诗人。
诗无声,字有痕。心绪轻轻落,化作笔尖的诗行,一字一句皆有深情,如刹时花开,情韵悠然。
精品展
又是一年端午
文/熊忠彪
曾经的粽子在历史的长河中
演绎着一个伟大的名字
于是划龙舟挂艾叶和菖蒲
民族的灿烂镌刻着九歌的文明
满月星空将璀璨苍穹那颗星辰
沉淀的岁月从离骚中韶舞
浩浩荡荡经历千年的洗礼
棕子飘香已成就一个端午
在这五月艳阳天看云绻风淡
岁月静好 又是一年端午
一枚煮不熟的粽子
文/毛三的自留地
麦子已经颗粒归仓
黄河喧腾丰收的潮汛,汨罗江再次沸腾
沸腾的汨罗水坚持蒸煮一枚粽子
年年煮端午,年年翻花样,年年安康
悲愤早已煮熟,煮化
为尘烟香袅,迷蒙亿万饥渴的胃口
而蒸笼无力,石头冥顽
一枚沉底的粽子,千年未熟
谁知道这枚粽子的味道?没人知道!
于是,人人添柴
涌向五月端午的锅底
垂涎着,继续蒸煮
端午
文/渔夫
爱国诗人屈原
他的刚毅和忠诚
终因于朝庭的决裂
为显不屈,弃世而去
汨罗江两岸百姓
自发包粽子和盐蛋
倒入江里
让江里魚虾
别伤害屈原
或许是一厢情愿
或许是民间流传
而今天的纪念
也是宏扬一种爱国
也是传承一种文化
虽然成为一种美食
也是永远的信念
像龙舟一样凝聚
像热血一样澎湃
粽情五月
文/不咸君
夏雨绵长
浸湿了娇杨的衣裳
嫩柳伸出长长的指甲
划开绿荫下的水塘
让随处散落的莲
张开自由的翅膀
一夜间绽放
游荡在岸边的碧浪
也探出思念的目光
回首
在茵茵的水面上找寻
日夜牵挂的月亮
不是不想
是不能忘
在粽子的家乡
每年五月都有一种香
带着艾草的忧伤
在时间的隧道里
和炙热的季节一起
寻一份清凉
端午
文/菩提树下一粒沙
粽子,油糕,荷包
龙舟,艾草……
借着端午
咱也跟个风
虔诚地把艾草点燃
缕缕清香远游
淹了日月
没了星辰
羞涩的香包哟
带着未来的约定
把发霉的日子风干
把生活的炉火撩旺
飘香的粽叶
在空气中弥漫拉长思绪
那飞身一跃
倾泻于苍穹
飞驰的龙舟
触摸着《离骚》的风韵
拯救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不断奋斗和崛起
端午
文/不咸君
带着粽香的雨
洋洋洒洒掉落在风里
露出笑容的水花
泛着香甜
在唇齿之间跳跃着
微透芳兰
品茗艾草
一段时光
被一片叶子包住
用诗意层层捆绑
去怀念走远的楚乡
龙舟五月
天际斜阳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银河桥上
还有谁会纵身一跃
飞向最美的离骚
棕子
文/红尘有诗
打下江水边芦苇叶
包裹起思念的芬芳
便是对屈子最好的怀念
架上龙舟
锣鼓号子齐飞
呐喊千年
只为喊醒那个人
壮志未酬投水死
忠心为国何惜生
泪水成河
汨罗而江
屈子一去
追怀千年
伤心欲绝的人们
唱着悲愤的九歌
打捞忧伤的离骚
问天
楚国从此万劫不复
灰飞烟灭
我打开了香气四溢的五方粽子
吃出五月初五的惆怅
用那根包棕的红线去缝合
一个伟大灵魂千年的忧伤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
端午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夏天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是甜甜的,是水果的味道
汨罗的风
文/三宝
汨罗的风
掠过楚地
飘起的不只有粽香
还有诗的馨香
你仰天悲叹
吟出的长歌
还在大地回旋
而你
纵身一跃
投下了自己的身体
激起的却是时代的狂潮
不屈的信念
至今
还荡漾在天地之间
历史,夹在一本书里
文/萍子
虚拟一瓢汨罗江水
洗净粽叶上遗落的楚风
三千年凄风苦雨
浸泡一盆糯米的白
一夜
能不能泡软一段历史?
一枚粽子
能不能邀约到诗人
儿子说:
端午节,我只记得妈妈的味道
至于历史嘛
它夹在一本书里
美染汩罗江
文/沈国丽
月儿来到汩罗江
温柔拨响千年诗心
吹拂香草美人
一路浪漫 一路圣洁
星儿来到汩罗江
缠绵诉说爱国诗情
一曲《离骚》
走来美政 走来深情
啊,天上人间 浩然正气
大曲《天问》
心怀天下 光阴闪烁
忧国忧民 涛声激扬
荆楚赛舟起舞《楚辞》
惊涛拍岸
华夏赛舟歌唱《九歌》
爱国声声
端午节
文/居舍人
五月的季节粽子飘香
粽子的味道,伴随自己成长
从青涩到成熟
春日的少女变成夏天的新娘
夏的日子渐渐悠长
昨日的回味,己成过往
接过母亲手里的粽叶
装饰一生幸福的时光
端午叹
文/三溪
妈妈说端午节了
回家吃粽子吧
妈妈的头发渐白
屈原的故事裹着白发
糯米的绵腻与龙舟的桨创造力量
妈妈凝望远方
像竹一样直立
端午感怀
文/无语观潮
粽叶裹不住思念
龙舟划不走哀愁
江水洗不尽冤屈
却沉淀了忠诚
骄傲的灵魂
升华成灿烂文明
弯弯曲曲
浩浩荡荡
流经历史长河
荡涤心灵
端午
在老天的泪眼中
在你离世的悲境里
习惯用这种方式
祭奠你
连着伟大的名字
镌刻进每个人心里
屈原精神
文/江南君
屈原魂。
向顶峰求索,
入地闯天门。
香草山川,
紫霞岁月,
这个才数佳人。
一生梦、路漫修远,
半世囚、英气撼朝民。
虎啸林泉,
莺啼郊野,
为保龙根。
得幸楚辞开诞,
载离骚血脉,
满宇知君。
掩卷长叹,
登楼远望,
南北依旧怀恩。
看汨罗、舟江帆举,
度端午、粽子寄情存。
待到荷花怒放,
再去酬神。
御街行 伟哉屈原
文/江南君
江河万里龙舟汇。
汨水泣、丹阳碎。
时空飞越见三闾,
依旧神聪豪睿。
披囊垂粽,
戴花携人剑,
声起惊雷坠。
先生喜盼家乡会。
末上酒、先成醉。
离骚歌九赋文章,
佯说湘君憔悴。
人间貌换,
香花颜驻,
心载春秋酹。
五律·蒙山有诗(新)
文/沂蒙小诗
我在清风里,登高望故园。
曾经多少梦,无复往来间。
唯有杯中酒,长留世上仙。
诗心平日月,莫问到何年。
鹧鸪天 端午思乡
文/依枫
细雨缠绵润面颊,
恰如西子在揉纱。
凭阑眺望云遮月,
俯首沉思霜染发。
离故土,走天涯。
时逢端午难回家。
桃源虽好心惆怅,
留恋青山惜晚霞。
端午感怀
文/心如大海,丁铭人
糯棕飘香忆屈子,默默汨河奠仙师。
《问天》吼出无奈篇,《离骚》道尽肺腹事。
帝王暖帐演春戏,王侯花街赏柳枝。
雄心壮志空嗟叹,呕心沥血终不期。
端午
文/廉水居士
榴花红五月,家家粽叶香。
端阳因何起?魂断汩罗江。
爱国终无恨,忧民始流芳。
离骚传千古,楚辞万代扬。
纪念屈原
文/胡志阳
思国爱民永世传
诗人千载路漫漫
龙舟竞救汨水寒
壮士一去不复返
粽枣难救诗圣魂
一江春水吼云端
中华大地歌悲壮
留下离骚惊江山
七绝 端午
文/老二料理
端午轻风麦穗黄,
粽香米糯夏高阳。
龙舟泛尽千年浊,
江底无寻屈子殇。
五绝 端午节
文/清依
忠魂千百世,水洗屈原郎。
投粽江中立,缅怀过一阳。
江城子 端午抒怀
文/梅子
(一)
奔流不息汨罗江。
水茫茫。浩波扬。
咏唱离骚。天问刺穹苍。
屈子沉冤留傲骨。
求真理,著辞章。
(二)
龙舟竞渡粽飘香。
饮雄黄,诉衷肠。
痛悼英灵,惜一代贤良。
碧血丹心垂史册。
千古颂,永流芳。
(词林正韵)
悲情屈原
文/雾灵秀
艾粽弥香韵九歌,
求真险路苦消磨。
百思不解寻天问,
无奈举身赴汨罗。
端午情怀
文/依枫
端午榴花插髻妆,
屈原魂牵汨罗乡。
门悬艾叶除瘟疫,
棹划龙舟竞赛忙。
楚地遗风终古在,
洞庭习俗寄潇湘。
红尘岁月离骚客,
玉粽情系万里疆。
七绝 颂屈原
文/老二料理
天问汨罗江水伯,
庶民掷粽点灯河。
两千余载离骚恨,
屈子何时对九歌?
端午节
文/荣儿
又到糯粽飘香时,
神州一同祭屈原。
人民安好国岿立,
龙舟争渡遗风传。
思
文/荣儿
端午赤天悲,
汩罗泪滔鸣。
年年念屈子,
岁岁家国情。
临江仙 端午
文/廉水居士
端午又见榴花红,豪情寄兴东风。光阴如隙仍从容。花前饮美酒,诵经入梦中。
千年习俗为谁同?《天问》剑指苍穹。汩罗江畔尽国忠。屈子今何在?端阳祭恩公。
五绝 端午
文/杨友明
端午粽儿香
追怀岁月长
龙舟寻屈子
祭酒借雄黄
杨柳春风
文/杨友明
一曲离骚颂,
百家唱国风。
屈子醒后世,
万载粽米香。
端午颂
文/尘心驿动
日近端阳自思量,远居山厝遥望城。
仲夏渐至潜龙动,西门邀舟祭诗神。
古有名士离骚志,不熄文魂励今人。
应歌吾朝复兴曲,共吟先哲治世章。
两同心 端午情怀(晏几道体)
文/依枫
端阳遗俗,悬艾菖蒲。
糯粽煮、饮雄黄酒,
龙舟赛、莫失东隅。
香囊佩,柳外飞鸢,幼小迷途。
美景堪比西湖。闲话桑榆。
季节更、农忙五月,
世事变、人在江湖。
思乡愁,情寄征鸿,难识童孺。
临江仙 屈原颂【李煜体】
文/云淡zhong
家国苦患横眉寄。剑骑梦里出疆。
江山月下富堂皇。可惜权贵,春暖不知霜。
一声怨叹存天问。凭香草美人黄。
昨非转眼负贞良。报国零落,生死已无妨。
屈原屈
文/白山黑
汨罗江水呜咽啼,
不尽屈原恨和屈。
投下粽子鱼鳖喜,
谁知屈原几分屈?
话端阳
文/草田
(一)
端阳逼近话端阳,户户门前插艾香。
天若有情天不老,何来屈坠汩罗江。
(二)
鸣金击鼓龙舟舞,喊号摇旗大众欢。
桨棹翻花击碎浪,为彰好汉为争冠。
【补发上期:六一特辑】
童年脸蛋
文/凤梨
照望山野
童年爬上树尖吹哨
脸蛋一鼓青枣、脸蛋一鼓桃花
照响课堂
童年背起书包追闹
脸蛋左鼓组词、脸蛋右鼓造句
我们不想不想长大
我们要把要把童话抛起
天真鼓红脸蛋
摇啊摇起童年的小童车
快乐扑打心跳
拔啊拔挑爷爷们的胡须
爸爸鼓脸 山那边有个淘气的小伙在射蛋弓哈
奶奶托腮 城里的花桥来了,追新娘子赏包哦
追啊追啊
童年脸蛋映上了调皮
童年脸蛋映进了童趣
放飞成长活泼的展眸…展眸
串笑生命纯真的回眸…回眸
纯美少女梦中笑响
激情少年放声追寻
一个一个白发顽童打起了腰鼓
一个一个白发少女荡起了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