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回忆精美句子简短(怀念母校的优美句子简短)

一九六四年九月,不满十三岁的我荣幸地考入太原市第二中学初79班读书,当地人简称为“太原二中”!彼时太原二中在晋源地区系最高最好的学府,凡能进入二中读书都被认为是一种荣耀!弹指一挥间,四十八年过去了。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焉有不信之理!

1960年代中后期的校门

我的家就在二中所在地附近,是离晋源城约五公里地的风峪沟店头村,看名字便知是山区。记忆中的家乡,是山多于川并且石头多,缺水干旱。我的小学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且学生少!相比我的小学,进入二中才知道什么叫“小巫见大巫,不能望其项背”。我小学毕业时只有十七名同学;初中呢,我们这一届有六个班,而一个班就有五十七人之多;小学的操场仅有一个篮球场大,且是同学们一锹一镐挖出来的。二中的操场有多大,我说不上,但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直线距离是有富裕的。更不用说操场上有几个篮球场,几个沙滩、鞍马、吊环单双杠等等的了;小学只有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课,初中则不然,除上述之外,增加了英语、物理、化学等;音乐体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加深扩展了许多许多!还有是每年学校的运动会,越野赛、像马拉松一样的长跑赛,都是我在小学闻所未闻的。特别令我神往的是高中三年级十一班的张天友同学,是学校的运动健将。运动会上,大喇叭里讲述着他的“英雄事迹”,(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似乎谁都跑不过他!此人走路总是低着头,后来有同学告诉我,他是知道太阳那年那年就会爆炸!他究竟思考什么,我们初中生不得而知,只是觉得好笑:“太阳还能爆炸?哈哈······”大概是新年联欢吧,高中班的节目那才叫好呢!印象最深的是高十一班的《十送红军》,简直堪与如今央视春晚的节目相媲美!话说回来,我们初中同学也不逊色。大家都记得戚芝华同学,语文课我们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老师让她朗读课文。戚芝华同学站起来,抑扬顿挫、激情饱满:“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清脆的声音传遍了教室内外!课后外班同学都跑来问:你们班谁呀,课文读得那么好!前面讲过了,我是小地方出来的,所以,对二中的一切都新鲜!上面所讲,几十年来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泮桥依旧是当年模样!正房当时是会议室,两边是办公室

怀念中学生活,最不能忘却的是老师。将近五十年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情形。年轻帅气的班主任张仁老师即我们的课任老师。他用普通话读《落花生》:“落花生 许地山 我家院后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张老师告诉我们,从《落花生》问世以后,“落花生”就成为许地山的笔名了。那时,我对一切都陌生,等到慢慢长大,看到谢冰心的文章里写她和许地山等地来往诸事时,张老师的声音就又清晰地在耳边响起;直至今天,我的孩子早已大学毕业,当我看到张老师时,“落花生,许地山······”的声音依然会再次清晰地响起!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特别是最后几句:“当你坐上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进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在办公桌前准备开始工作的时候,······”,可以说,这篇文章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它的一切早已随着时光的穿梭,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了,岂有丢失之理!初中入学是九月一日。国庆过后,张老师拿着吕抗美同学的作文给大家读,题目记得大概是《节日的烟火》。记忆中抗美的文章并不长,大概一页多不满两页,但是,节日夜晚烟火的姹紫嫣红和流光溢彩,我是感受到了。多年后,大家见到吕抗美,我还能想起张老师对抗美同学的赞美。那时,对我这个地道的丑小鸭来说,真不敢说不羡慕,抑或就自卑感而言,连羡慕都不敢说出来。张老师,我的话想来你是认可的。对吗?

雄伟的大成殿依旧!当时为学校库房

更不能忘记数学课!提起数学课,科任老师崔鸿仁给我们讲因式分解的定理推导过程之情景,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起来,似乎刚刚下课!故因式分解的几个公式:平方差、差平方、和平方、三个数和的平方等等,我还能说得出来,好像也能推导出来。崔老师讲解公式的声音,甚至排列整齐的板书都依稀可见!崔老师是天津人,他的天津普通话,把我带进了数学的天堂,感觉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虽因历史的缘故,最终我们的学业很是不值得一提,但是,我从崔老师的课堂里确实收获了不少的知识,得到了兴趣且终生不忘。我要大声地说:崔老师,谢谢你!

大成殿西房。当时的理化实验室,东房为图书室、阅览室

还有,英语老师陈列。据说他是印度尼西亚华侨,我们也不了解他,只是感觉他有些古怪。但我至今还记得的一些英语单词,一些简单的语句,甚至悄悄地引以为自豪的被别人抄写过的课堂笔记,都是他的汗水浇灌。我一样要感谢他!也记得张新江老师,他是高中二年级的课任老师。依稀记得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好像是元旦前夕,不知什么原因张新江老师到我们初79班来了,还给我们讲了“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他的故事讲完很长时间后,我一直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不知是回味皇帝的落魄还是品评皇家的豪华。以后才知道“珍珠翡翠白玉汤”是个很有寓意的故事,也永远记住了引领震撼我们幼小心灵的张老师!还有物理老师陈启华,地理老师陈应彪,历史老师邢家媛,尊敬的石校长,学校书记赵守信,体育老师范德彪,吕校医,我们班长的爸爸毛会计,我都记得一清二楚!

太原二中校址的前身是晋源文庙,虽说现在旧的建筑所剩不多,但大成殿依然健在。进校门由南向北走去,过了大成殿,东侧几排房是我们的教室;向西上了小坡就是大操场了。在即将上操场的右手墙上,有块黑板报,感觉这块板报是学校最重要的一块的板报,或者说是校报。板报的出版者总是高中班的同学,记忆犹新的是高十一班的女同学王宝媛。王宝媛同学人长得漂亮,字写得同样漂亮,就是个子不很高。二年中,我们经常看见她踩着凳子在黑板上写东西。清楚地记得她写到:伊犁河的流水啊······当时好像是去食堂吃饭路过,看到正在出的板报,还有条河叫伊犁河?从此,我知道了新疆有个地方叫伊犁!一块小小的矩形板报,在他们的笔下,内容同画面一样地变得五彩斑斓引人瞩目,流连忘返!写到这里,那报板漂亮的画面似乎又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时的我,单纯又幼稚,对高中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同学,心存关注又觉神秘;我多次特别留心支部院高中班宿舍墙上一长串一长串的复习题,不知如何才能考上大学?高中班的一切,都令我默默向往,感觉他们样样了不起。也不知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

遗憾之极!初中二年级,也记不得考试没有,“文革”发生了!我的,我们这辈人的学习生活中断了!几年后及多年后,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进修,虽未修的什么正果,毕竟有提高,也有不算太小的进步。今天,我要告慰我们的母校:我们取得的一切,完全基于母校的启蒙,得益于二中的抚育!虽因历史变迁,二中的旧址不清不全,但她给予我们的,她给予太原市的,她给予整个社会的,已经被历史铭刻!而我们这些被恩惠者,则永远记得:太原市第二中学!

2021年5月同学聚会留影

2018年5月同学聚会留影

师恩难忘,母校永存!

附记:以上是2013年太原二中老三届征文时所写。

今天,太原市的第二中学已于七十年代初移址到小店区荣军街。年轻人所了解得太原二中与我们的母校已无什么关联。我们心心念念的母校校址,在与古晋阳城一起被重新修葺之后,恢复了明洪武年间初建时文庙的模样。古晋阳城,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古城”。尽管文庙旧建筑不多,我们这些被历史中断学业的老三届学生们,总是以“咱们学校”相称,还要经常地,不间断地跑回学校去看看。

二中,我们的母校,你就是我们的妈妈,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学生们!衷心希望你,永远健康,永远漂亮! (2021—10—11补记)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