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诗歌风格是什么(简述屈原的作品特征)
绪论: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不仅仅是他的作品,还有他那高洁的人格,这种人格在国家危难面前、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无不显示出高洁的光辉。屈原的人格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后人的关注、追思和向往。本文将从屈原为人耿介、独立不迁、爱国、执着追求理想的魅力及其人格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来阐述屈原的人格魅力及其诗歌艺术。
正文:
一、屈原的人格魅力
(一)屈原的生平介绍
屈原[1] (约公元前340-前278),战国时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言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到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排挤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政治更加腐败,首度郢也被秦兵攻破,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二)屈原的文学成就
1、《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2] 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2、屈原的作品中,《离骚》具有宏大篇制,与《诗经》形成显著区别,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屈原的传世作品,都保留在刘向辑集的《楚辞》中。对后世影响深远。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除此之外,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三)屈原的政治成就
屈原从小就很勤奋,渴望学习。早年,楚怀王信任他。他是左佐和三义医生。他经常与王怀讨论国家事务,参与制定法律,倡导规章制度,弘扬道德,改革政治,团结反秦。促进“美国政治”。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实力有所增强。也创造下了许多政治上的成就[3]如下:
1、事战略装备
商鞅和吴起的变法都是这一套,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只有建立奖罚制度,臣工和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为爵位的驱使去竭尽全力。
2、举贤能
田齐的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之地。屈原此时,这样的改革也算是正当其时。不过与当时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来年后,赵国强势的崛起为战国强国的时候,楚国以文弱之势却日渐消沉了下去。
3、反壅蔽
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国王叛徒所包围的局面;君主可以清楚明白地理解民生的艰辛,不偏听偏信。而臣民的意见也可以高速地直达楚廷。
4、禁朋党
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5、明赏罚
无论是名法家的商鞅抑或是兵家的吴起,都注重严格的律条来约束将士的功过。在变法这样的问题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华而独成一体。
6、移风易俗
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损害国家的主题利益来投机取巧。此次的变法也把楚国的不良之风用法律形式来约束。
(四)屈原的人物形象评析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极大地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在他的楚辞作品中,表现的虽是生活现实,抒发的却是诗人对美德、美政、真理、理想的追求,即屈原并不是按现实生活本来的样子去直接描述,而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创造出一种奇幻的超越现实的意境,开阔人们的心胸,激发人们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热情。这就是屈原作品的个性特点,也是他高亮人格的体现。正如朗吉努斯所说: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4] 屈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充满爱国激情,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高洁人格的伟大诗人。其作品反映了进步的政治理想和对祖国与人民的深挚热爱。表现出他对真理和光明的热烈追求。以及对黑暗与腐朽的无情揭露与批判。与此相对应,他的诗作想象丰富,体制闲大,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与象征,文采绚烂,场而瑰丽。屈原具有超常而丰富的想象力,往往超越时空,突破宇宙的时空限制,创作中才思奔放、意到笔随、气势豪放、潇洒自如,丝毫没有被外物所束缚、羁绊之感。屈原的作品往往虚实结合,将现实和虚拟形象融为一体,尤其是将现实和虚幻的神话境界、神话人物相互交融,进而创造出让人模糊难辨、神奇变换、壮观雄奇的境界,并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诗人找寻知心友人的强烈愿望和坚守理想、保持高洁、誓死不同流合污的顽强斗争精神。
(五)屈原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首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理想、至死不渝的高贵人格为后代的作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汉代贾谊在政治上遭受到挫折时写下《吊屈原赋》,引屈原为知己。司马迁[5]为屈原作传并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勉励自己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写作。唐代大诗人杜甫明确地把屈原提出来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他说:“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明人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继承了屈原做人的操守。屈原甚至对中国文化的积淀、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影响最大的儒家思想也产生了影响,虽然儒家思想包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但其境界和屈原仍不能比。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许多作家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均或多或少地受到屈原这种人格美的影响。
其次,中国士人所形成的民族气节与屈原的人格有着很大的渊源关系。姜亮夫教授认为,“在我们整个国家民族里所谓民族气节,恐怕受屈子的影响比受儒家的影响大得多。”这种民族气节,在受外辱最深、受欺凌最重的时候,表现得尤为崇高。宋时先有岳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抵御外侮之志;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国赴难之节;陆秀夫的抱君跳海,更是一曲慷慨悲歌。近代,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魂葬大海,谭嗣同血洒京城,秋瑾引颈就义,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屈原式的人格力量。现代革命史上,陈天华、李大钊等很多知识分子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努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一个人的品格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实在太大了。屈原在他的绝笔《怀沙》中发出过这样的呼喊:“ 离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表明他虽历尽磨难,但至死气节不变,并希望后有来者,继承他的遗志。而且,屈原的影响已超越了国界,他的作品被介绍到国外,全世界爱好和平的进步人士曾把他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加以纪念,我国首都和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举行了纪念大会。可以说,屈原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
二、屈原的诗歌艺术
(一)《楚辞》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6]“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就已经出现了,直到刘向才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7]《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8]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国家,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小拓展:屈原与端午节的联系及渊源
前278年[9],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历史不负屈原,两千多年来,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便吃粽子、赛龙舟,以凭吊这位伟大诗人,屈原的精神一直作为中国人民的财富而被歌颂、继承和发扬光大。
总结: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然而从有关他的生平记载、从大量广泛流传的作品中,我们却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悲剧的崇高与伟大。屈原的这种人格美为后代人树立了典型,并影响了后代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并进而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