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属于一种草食性动物,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蹄质坚硬,汗腺发达,心肺发达。作为人类最忠诚的伙伴之一,马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充当着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一系列活动的劳动力,进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马雄健而豪迈,刚劲而有力,轻捷而敏锐,平和而合群,勇敢而驯服,匀称而优雅,由此被人们赋予了各种象征寓意。
它是渴望被伯乐赏识的人才,"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它是希冀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报国杀敌的情怀,"不甘伏枥志空赍,愿伴雄兵奋劲蹄";它是一颗不服老的青春之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马的形象融进了古诗词的意蕴当中,成为古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而在大多数的意象当中,都涵盖着一种积极进取的龙马精神。人类所认可的一切美好品德:善良、勤劳、忠诚和坚韧,在马身上都可以找到,而在其中,积极、奋进的精神又是滋长于人对马的一切吟诵中,成为中华民族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被称为龙马精神。
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向上的民族精神。关于成语"龙马精神"有这样一个故事:远古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华胥国,该国境内有一个叫雷泽的湖,据说雷神居住于此;离雷泽不远的地方有条雷河,聚居着华胥国的人民"华胥氏"。在这个部落中有个叫华胥的姑娘,她的儿子伏羲知书达礼、博古通今,华胥国的人就推举他做了华胥国的君主。
之后伏羲创文字、造书契、行甲历、整婚配、织衣服、定乐礼、筑宫室、造舟车、建军队定姓氏、制嫁娶、定官职,居功甚伟。一天伏羲率领众臣子到各国巡视,众人来到水流湍急的孟河旁,但见两岸夹石,只见孟河河道狭窄,千回百转。忽然,从黄河远处的河面上飞来一匹龙马。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的鬓毛,引颈长啸时发出的声音和谐动听。只见它在波浪中行走,如履平地。伏羲不禁为之一振,率群臣到河边观看。这龙马见到伏羲振翼飞出,顺河而下,来到伏羲面前站,将背上的图赠与伏羲。伏羲将图展开,只见这图中画的是许多圆点和圆圈组成的符号。因此图是龙马背负着从黄河出现,故被称为《河图》。
后来伏羲结合天地万物的变化苦苦思索,在龙马的日夜陪同下,终于找出了《河图》中的符号所蕴含的奥秘,研制出了八卦,作为上古游牧时代的"气象图"与"方位图"。龙马的出现也许是上天对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的伏羲不拒万难推动文明进步的酬劳,龙马的故事反映劳动人民对艰苦探索、积极进取精神的褒扬,折射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文化传统。
饱历风尘培浩气,烟蹄爽健赛云龙
马的形象优雅而高贵,千百年被人们崇敬、赞颂,被视为吉祥的瑞兽。古人将龙和马结合而成的"龙马"的这种想像也随之产生。古人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形象神采骏逸,身姿潇洒昂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精神主体和道德追求。在古人的世界观中,他们已经把龙马看做纯阳的乾,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表征。
《易经》中说:"乾为马"孔子将其归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由中国人代代流传的响亮名言。是的,马的精神实际上是人的精神。龙马雄健美好,披星追月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动刻画,寄托着中国人为了克服困难而勇往直前、不舍昼夜的伟大灵魂。马的精魂由此植根于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炎黄儿女的乐观向上的精神财富。
雄蹄愿为英豪奋,奉献精神乐此生。
相传周穆王常常骑着八匹骏马巡游天下。八骏的名称: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但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奔跑的速度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能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马毛的色泽灿烂无比,四射着光芒;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后跟着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飞奔时驾着云雾;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可以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的马,分别称之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
这些骏马的神奇传说用以形容各种贤良之士。周穆王的八骏实则比喻着他的才华卓越、本领非凡的人才集团,各发所长共同辅佐周王成就天下大业。由此可见八骏是帮助君子治理天下的助力,它们随着周王为国事奔波,奋发有为,体现着古人对才俊之士各尽其才的向往,彰显着龙马精神的追求。
若无昔日崎岖路,哪有今朝稳健蹄。
有句俗语叫"好马不吃回头草",意为真正优秀的人在前进时不会回头,永远往前看,因而不会受到过去往事和琐粹小节的羁绊。这需要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在克服困难的崎岖道路上,只有甩下这种包才能勇往直前,进而去迎接更困难的崎岖。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不断克服更高的困难,将过去的崎岖转化为今日的财富,收获到苦尽甘来的丰满果实。正如姿态飞扬勃发的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所传达的积极寓意,飞奔先前的马就好比进步的人类,好比不断战胜苦难而屹立于世界的中华民族。龙马精神,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