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登楼诗只服杜甫!这样说大家或许会觉得有些夸张,毕竟山西的鹳雀楼上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湖北的黄鹤楼上还有令李白搁笔的崔颢成名作《黄鹤楼》。这二位的诗作虽都是千古名作,但都是妙手偶得之作;而杜甫则不同,他一生写过数首登楼诗,而且篇篇经典。
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贫病中的杜甫登了两次楼写了两首诗,一首是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一首是被称“气压百代”的五律绝唱《登岳阳楼》。公元765年,本寄居在蜀中的杜甫离开了成都,开始了最后一次漂泊。766年他到达了夔州,此时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便在夔州安顿了下来。在夔州他登上了白帝城外楼台,写下了《登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在文坛有多有影响力,其实只需要翻看各大典籍的评论就知道了,对它的赞美之词长达数百条,几乎无一名家能挑出它的毛病。明代文人胡应麟称其为“七律第一”,文坛名家也从没反对过。那么这首诗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这是文坛第一首八句皆成对的七律,更难得的是在对句中,诗圣还能复用韵,达到了全篇句句皆律,字字皆律的效果。其次从意境上来看,前4句势如千军万马,有力拔泰山之势;后4句则万里悲秋,令人动容。恢弘的气势与断肠之悲在诗圣笔下完美融合,成就了这一首千古绝唱。
写完《登高》后,杜甫继续沿江而下,来到了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写下了《登岳阳楼》,这一年离他逝世还有两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这次的登楼诗虽无千军万马之势,却有着别样的雄浑大气: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杜甫写这首诗之前,岳阳楼上还有一首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当时孟浩然这首诗被称为难以超越的经典,唯有杜甫这首诗能与之媲美。清代黄生称杜甫此诗:“胸襟气象,宜使后人搁笔也“;《唐诗品汇》称此诗”气压百代“。那么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
诗的前两联写景,可谓气象万千。首联以“今“、”昔“的时间对比,点出登楼的缘由。次联写洞庭湖却无一个”水“字,而是通过比喻,由吴楚写到日月,将湖面的浩瀚之气写得淋漓尽致。诗的后两联抒情,眼前之景有多壮阔,内心就有多悲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谓一字一泪。而此时的诗圣仍心忧关山,令人肃然起敬。
纵观杜甫这两首诗,都是大手笔之作。老年的诗圣,在对文字的把控上早就入了化境,出神入化的粘度格律,鬼斧神工的意境渲染,令人叹服。写完《登岳阳楼》后两年,杜甫漂泊至离岳阳楼不远的潭州,最后病死舟中,诗圣就这样在病贫中走完了59岁(虚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