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出自哪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说明的哲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下一句是什么呢 出自何处 说明了什么道理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很多的成语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典故。 例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一成语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和《史记·卷九十二》,而且还有着两个趣味历史典故。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意思就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第一个历史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背水一战

韩信背水一战,以一万左右的人马大破赵军二十万,拿下赵国之后,捕获了赵军将领李左车。韩信对李左车待以上宾之礼,奉之为师,恭敬向李左车请教自己下一步的战略。广武君李左车是当时之世非常有水平的军事家,其本领不比韩信差多少,在井陉大战之前,他是赵军当中唯一认清了形势、提出了正确战术的人,只可惜他的策略并没有被赵军统帅陈余采纳,方使韩信得逞。

陈馀

后世《汉书·艺文志》在整理兵书时,列举最上乘的兵法“兵权谋十三家”,李左车的《广武君》兵法一篇列在《韩信》兵法三篇之前,同为著名的权谋派兵家。

李左车

当时,韩信自称如果李左车的谋略被采纳,自己就要打败了,并向李左车请教,李左车谦逊说败军之将不敢乱说话。当韩信几次三番虚心请教之后,李左车便说了这句著名的“臣闻知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意思是你韩信虽然是智者,可也总有想不到的地方,而我虽然愚钝,却也有能帮得上你的地方,所以我就大胆说说自己的意见了。

第二个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卷九十二》。

齐景公

有一天,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者来找他。晏子把使者让到屋里一起吃饭。结果吃光了所有的饭菜,使者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者回去后,把这事报告了景公,景公感叹地说:"唉呀!没想到晏子家的生活这么穷啊。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马上派人给晏子送去许多金钱,同时又特别给了晏子往后可以多收一些税和租子的权利,好让他用这些收入养活宾客。

晏子


使者到了晏子家,说明了来意,晏子坚决不要这些财物和权利。使者只好回去向景公汇报,景公再次让使者送去。就这样,使者来来回回跑了多次,晏子还是不接受。

齐桓公


最后,晏子亲自到景公那里,恭敬地辞谢说:"我的家里生活并不困难。用国君赐给我的俸禄,足可以使我的亲戚朋友吃饱穿暖,甚至还有剩余去赈济百姓。可见,国君给我的赏赐已经足够多了,我一点也不穷。我听说,如果从国君那里获取许多财物,然后把它施舍给民众,这种做法是做臣下的代替国君去征服民心,忠臣是不这样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获取许多财物,却又舍不得把它分给百姓,这种做法是把财物藏在箱柜里的行为,有仁德的人是不这样做的。从国君那里获得多余的财物,从而得罪有见识的人们。自己死后,多余的财物还不是成了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不过是给别人做仓库保管员罢了,聪明的人是不这样干的。八百缕丝线织的布,一碗饭,就足能使一个人吃饱穿暖了,能够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管仲


景公听完后,仍然不解地问晏子说:"当年我们的先君齐桓公,把登记入册的五百社的人口和土地封赐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全都接受了。现在,我给你这么一点财物,你却推辞不肯接受,这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圣明的人考虑问题非常细致周密,但是也难免不犯一点过失;愚蠢的人如果能把问题多考虑一下,也不见得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我想当年管仲也许会有他考虑不到的过失,而我的考虑或许会有一点可取之处吧!"

可以看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说明了以下道理:

1、“愚”和“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智者”与“愚者”之间并没有绝缘的界限.

2、量变会引起质变:虽然是智者,对成千上万的事物都发表看法也从会有不正确的时候;虽然是愚者,偶尔出一条主意也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任何判断都有一定的出错几率,不论是谁,判断多了总会碰到判断失误的时候;判断正确几率小的人,判断进行多了以后也总会碰到判断正确的时候.

3、这一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有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所以,面对事情要冷静,多思考。

同时,这句成语也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由于每个人经历、知识及看问题角度不同,所以观点看法必是多种多样,因此应广开言路,倾听各方意见。
第二,在工作中,尤其是与他人共同合作时,应积极建言献计,为工作开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第三,目前,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易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恶劣后果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在制定政策之前,一方面,应充分听取利益关系方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另一方面,应充分听取各方专家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总之,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为民谋利、符合和谐生态发展的政策决策。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