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发生在姜维北伐前夕,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谯周和廖化。原文如下:
却说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大将军姜维,差人连夜修了栈道,整顿军粮兵器,又于汉中水路调拨船只。俱已完备,上表奏后主曰:“臣累出战,虽未成大功,已挫动魏人心胆。今养兵日久,不战则懒,懒则致病。况今军思效死,将思用命。臣如不胜,当受死罪。”后主览表,犹豫未决。谯周出班奏曰:“臣夜观天文,见西蜀分野,将星暗而不明。今大将军又欲出师,此行甚是不利。陛下可降诏止之。”
后主曰:“且看此行若何。果然有失,却当阻之。”谯周再三苦谏不从,乃归家叹息不已,遂推病不出。却说姜维临兴兵,乃问廖化曰:“吾今出师,誓欲恢复中原,当先取何处?”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维勃然大怒曰:“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也。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遂留廖化守汉中,自同诸将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而来。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姜维上表请求再度北伐,大臣谯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表示反对,但后主刘禅却同意了姜维的请求,下令发动北伐。谯周叹息不已,称病不出。姜维回到军中,询问廖化应该先向何处发动进攻,不料廖化却直截了当地表示不宜北伐。姜维大怒,将廖化留在汉中,自己率部出征。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姜维听到廖化的反对意见后的反应,叫做“勃然大怒”, 意为非常生气的样子。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汉代班固《汉书•谷永传》中的“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情节并非作者的虚构,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出处是《三国志•廖化传》注引《汉晋春秋》,原文是这样:“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在廖化这位蜀汉元老看来,姜维不但兵力不如对手,谋略也不及邓艾,如此轻率地发动北伐,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事实的发展也证明廖化至于一针见血。
每当谈及姜维这个人物,人们大都充满惋惜之情,认为他时运不济,是个壮志未酬的悲剧英雄。不过,如果认真地阅读史料,这个看法是站不住脚的。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先后掌权数十载,减少了对外战争,蜀汉国力也逐渐恢复。但从姜维掌权之后,蜀汉又先后发动了多次北伐之战,严重消耗了国力,这也导致了后来的亡国。究其缘由,姜维实乃罪魁祸首,根本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