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集是谁怎么说(初唐四杰的由来)
初唐诗坛便有两大创作取向: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及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
可以把初唐诗人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围绕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则天身边的(包括上官仪孙女上官婉儿)宫廷诗人;另一个阵营是与宫廷关系较为疏远、或者是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这其中,王绩应该是打了前站。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他们诗歌创作的取向和诗歌风格的形成。
“四杰”的诗学主张集中体现在杨炯的《王勃集序》、王勃的《上吏部裴侍郎启》、卢照邻《南阳公集序》等文章中,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 批评龙朔特色的“宫廷诗”“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提出诗歌创作应有“骨气”,走“刚健”一路。就是反对“太娘”的“娘娘腔”。
第二, 继承言志缘情的诗学传统。
第三, 注意南北文风的取长补短,自鸣开一代风气的志向。
第四, 注意诗文的社会作用(教化育人文以载道的道学思想)。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归纳起来有如下五点:一是倡导“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来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的诗风;二是把“汉魏风骨”与“兴寄”相联系,明确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既抒写社会现实内容又抒发具有时代美学深度的思想感情;三是把“风雅”与“兴寄”相联系,注重诗歌风“雅美刺”的教化功能(即歌颂和褒扬美的、雅的,鞭挞丑的、恶的);四是强调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统一所呈现的美学风貌。五是主张诗歌能“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具有发幽思、遣郁闷,泄导人情的功能。这五点相互联系和制约,相辅相成,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这也是对先唐诗学成果所进行的较为全面的理论总结。这样,陈子昂便给唐代诗人指出了一个正确的创作方向。
现在看来,“四杰”及陈子昂的诗歌创作理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今诗歌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其实,我一直认为,陈子昂是初唐文学思想最深沉的人。
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初唐诗人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加上陈子昂虽然和王绩一样主张走出“宫廷”的“绮错婉媚”,但是和王绩的志向并非完全一致。
骆宾王(约638—684年),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例如,“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年)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骆宾王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嵚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例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
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其诗,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今已佚。
代表作: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一首《在狱咏蝉》时间很早。骆宾王最早在道王府任职,不受重用,后来转为长安主簿,也不见得意,后担任侍御史,因上书纵论天下事得罪了武则天,于是被诬贪赃入狱。在狱中写下了,《在狱咏蝉》,借秋天衰弱的蝉声表达诗人囹圄之中的心声。
诗人的这次遭遇,埋下了仇恨武则天的种子,应该是其人生悲剧的最初伏笔,也是其从此偏离社会主流的起点。
(主要是唐及前后的)古人认为,蝉高居树上,以风和露水为食,常日啸鸣不衰是代表着高洁和坚贞的,所以在古代常加以咏叹。如: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曾经有一首《蝉》,应该是最早的“咏蝉”诗:
垂纬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仕途也失意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曾写过一首《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三首咏蝉诗,都是唐诗中借蝉咏怀的名作,但由于写作背景不同,气质各异、各臻其妙、旨趣迥异,被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对这三首咏蝉诗的点评,可谓巧妙精到。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其实,骆宾王岂止只是患难人?他也有牢骚,他的《于易水送人》中就说“……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都到了愤怒“怒发冲冠”,失望至极的地步了。
患难之中必然有牢骚,牢骚即可离开自身去到社会外界由情生物,为情造物,把对生活的表现寄托在某种外在景物的延伸想象上,把外在景物赋予人的思维。——这实际上也是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6.
骆宾王是中年因陷于政治斗争被杀,而与骆宾王几乎同龄的是卢照邻则是因病对后世失望而投水自杀。这不得不让我们唏嘘。
卢照邻的生卒年代不详,是约636年生-约680年卒。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据传与骆宾王多有交往。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代表作品: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托古意而写今情,展现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这首长篇七言诗中,诗人用传统题材写自身的感受,以铺陈的笔法,描称“正教三大高手之一”绘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题材、用语与萧纲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诗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它的词采虽然富丽华赡,但终不伤于浮艳。诗的写法近似汉赋,对描写对象极力铺陈泻染, 并且略带“劝百讽一”之意。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人秦川界》
石径索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元日述怀》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卢照邻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他曾感叹:高宗时代崇尚吏治,他专攻儒业;武则天时推崇法治,他信奉黄帝老子的无为学说;后来朝廷屡次征召提拔贤士,他已经成了残废。其实,他还有一大遗憾,刚刚遇到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为了养病不得不与之马上分离,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因此来说,卢照邻的以上诗歌无论是歌颂升平歌舞景象还是感怀个人仕途因病终止,都明显的带着现实主义的色彩。
但是,他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如《浴浪鸟》就是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志向不能实现的悲怆心境:
《浴浪鸟》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拢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再如寓情于物表达其内心的苦痛著名诗句: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唐 卢照邻 《曲池荷》
卢照邻在这首诗歌中写道:曲折回环的池塘岸边轻轻泛着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芬芳馥郁,令人陶醉。这句说明荷花正在盛开,季节上正好赶上夏季。倾泻而出的月光覆盖在华美的池塘上,影影绰绰,斑驳陆离,引人联想,惹人思念。无论是花,还是光影,都难以分辨得清楚。卢照邻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没有像别人一样侧重于写其优雅的姿态以及高贵的纯洁的特点,而是努力发现在夜晚中的荷花的独特神韵。独辟蹊径的写法令人眼前一亮。接着下面一句“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虽然有所化用,但是却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句表达出自己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的壮志难酬的愁苦。
其中那种中国古代文人运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也尤为人所称道。同时那种借物抒情的手法也让人对于其内心的怀才不遇的情感洞若观火。自然的感情抒发如同内心流出来一样,非常动人心弦,却没有一丝矫揉做作的痕迹,令人对卢照邻的横溢的才华而叹为观止。这一切都说明,卢照邻不仅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实践者,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