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简单的五言古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广为流传。那么,这首小诗究竟好在何处呢?细究此诗,我们可以发现,短短六句诗,却表现出了多方面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玩味和学习。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首先是朴实简洁的语言美。
语言朴实无华而且简洁明了,尤其是前面四句的描写,通俗如白话,简洁而清晰。首句点出一个平常的意象“线”,并以“慈母手中”修饰;次句点出“衣”,并以“游子身上”修饰,两个句子,实际上就是两个短语,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言自明。三四两句,仍以简洁而朴实的语言描写两个细节,一是“密密缝”的动作,一是“恐迟迟归”的心理。四句诗二十个字,语言简单,但两两之间的对应关系却非常明确,朴实简洁的语言之下却蕴含丰富而深远的意蕴: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时一针针密密地缝制,只是担心儿子晚归衣服破损。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朴实简洁的语言,展示出无限的美感。
其次是多种多样的方法美。
简短的六句诗,却使用了多种方法,极大地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前四句诗着重于描写,运用了白描手法来进行细节描写,分别描写了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慈母的“密密缝”和担心儿子迟归的心理,如四个特写镜头组合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了慈母之爱,让读者看到了、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细节描写,让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和诗歌的感染力。
后两句议论抒情句,综合地运用了比喻、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发人深省,感人至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寸草”喻儿女,以“三春晖”喻母爱,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并用表示反问的“谁言”引出,从而表达区区的儿女之心无法报答如三春灿烂阳光的母爱之意,既表现出母爱的传大,又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第三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
母子之情,是人世间最具人性美的情感,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这首诗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表现出伟大的母爱,而正是这种情感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是作者直抒胸臆,既尽情地讴歌母爱,也表达出回报母爱的愿望和母爱难以回报的遗憾,这种平凡而伟大的人性之美,极易击中读者最柔弱的内心深处。
可见,诗人孟郊,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愈觉亲情之可贵,以朴实简洁的语言,运用丰富而恰当的方法,从心底唱出这样一首母爱的颂歌,千古流传,感人肺腑。苏轼在其《读孟郊诗》中这样评价:“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盛赞此诗淳朴素淡中的浓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