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知处的全诗(美到窒息的古典诗句)
唐诗里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和尚进山访友不遇写下一首短诗,看似随意聊天,却成千古名篇!
古代没有电话与手机,相隔两地的人,靠着书信联系。书信虽然有温暖的质感,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是不及时。所以,古人访友,多是靠碰运气,能将友人堵在家里,是最理想的了。一般人家是很好堵的,因为,那时的人家多是耕读之家,不会离家太远、太久的。
1/亦僧亦俗贾阆仙
但是,有类人就不好堵了,那就是性情高洁、行踪不定的隐者,所以,古来才留下不少寻隐者不遇的诗词文章。比如下面的这首《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诗无一字生僻,无一句不明白如话,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间。这首诗的作者,是有着诗僧、诗奴之称的唐代诗人贾岛。诗中记录的是诗人访友不遇的情形——去山中寻访隐居的好友,还没进门,就碰到友人家的书僮在松间闲逛,于是,就有了两人的随意聊天。诗人遇到友人家的童子后,就急切地询问童子的师傅在不在?童子回答说:“老师进山采药去了。”诗人又问:“去到山里什么地方了?”童子回答说:“我只知道他在山中,到底是山南山北,我也不清楚,反正是在白云深处吧。”
这首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以答句暗含问句)”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是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隐者何人亦不详,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之所以史料不足,是因为贾岛生前身份不显,一生凄苦,所以生平事迹不详。
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的经历不见史料,实属正常。
迫于生计,成年后,他与堂弟一同出家,栖身释门为僧,贾岛法名无本,堂弟法名无可。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当初出家时,是打算要念一辈子佛的。
虽然寄身佛门,但是,吟诗之好不减。贾岛写诗,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与孟郊一起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并被东坡居士赞誉为“郊寒岛瘦”。
2/月下敲门僧
可是,身入佛门的无本大师(贾岛),心中对世俗之乐并没能彻底根绝,所以,做了和尚之后,将帝都长安选作了修行之地。身在长安的贾岛,仍以苦吟为乐,并且,还结识了一帮新朋友,比如孟郊、张籍、李凝等人。
贾岛初入长安,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有据可考的是,他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并且每次冲撞的都是长安的主官。第一次是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忽以“秋风生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大京兆”刘栖楚大人的车马,被逮进牢中关了一夜小黑屋,第二天才将他释放。
嵩丘有草庐,欲归未得,逗留长安。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生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唐才子传》)
贾岛的第二次交通事故,却给他撞来一段好动,并且还为后世文坛留下一个传唱不衰的掌故与成语——推敲。
说的是有一天,具体是哪一天,史无确载。但是,据《唐才子传》所载,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韩愈任京兆尹期间。韩愈任京兆尹的时间始于长庆三年(823年)六月,但是,不久后就由于和时任御史中丞的李绅(就是写下“锄禾日当午”的那个诗人)关系不睦,二人双双被贬。如果依此说,这一年,贾岛已经44岁(这点似不可信)。
就是那一天,贾岛也写了一首访友不遇诗,这个好友就是李凝。李凝也是一个隐者,同贾岛一样,其生平事迹不详,只是,在长安郊外有自己的住处(也许是租的),“隐居长安”的贾岛趁夜去拜访李凝,结果,李凝外出,错过了又一次相逢。访友不遇的贾岛(无本大师),在李凝家的外墙上题诗一首,才悻悻而返。那首诗,就是大家熟悉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诗中的“僧”就是贾岛的自称。而诗中的“敲”字,还是韩愈帮他在“推”与“敲”字中敲定的。因为这一个“敲”字,贾岛拜到韩愈门下,并最终脱下僧衣,重戴羽巾,奋战科场。
3/仕途失意客
贾岛的诗虽然写得很用心,但是,科考之路却并不顺畅,他的考试成绩如何,有没有考中进士,这些都无确证。我们更相信,他是屡试不中的。名落孙山的贾岛,内心是郁闷的,所以,屡第不中后,也曾写过《下第》诗以抒写心中的痛苦: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贾岛一生很不得志,孤贫潦倒,宦途极艰,能见诸史料的,是他在唐文宗时期间被贬做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所以,他才又有个别号,叫“贾长江”。
被出京城之前,他到底任何职,我们不清楚,他的被贬,据说也与其冷傲的性格有关。作为一个文人,贾岛的骨子里是看不起权贵的,没事时,常常会写诗刺激一下他人,比如裴度。
唐文宗时期间,裴度因平定叛乱有功,任中书令,封晋国公。他聚敛了许多财富,在长安建有高第豪宅。有一天,贾岛路过他家的兴化寺园亭(裴度修建的一处有水池亭阁的憩园)时,不由怒从心中起,就写了一首《题兴化寺园亭》来讥讽裴大人: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贾岛在这首诗中不无讽刺地写道;千家万户倾家荡产只为了修建一个花池,不栽培结有果实的李却只种花而无实的蔷薇。秋风萧瑟蔷薇花谢落之后,只剩满庭野草你才会知道那种萧条。
贾岛的这次被贬出京,也是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这个人并不是别人,而是刚刚继位为君的少年天子李昂(唐文宗)。李昂是唐穆宗李恒次子,母为贞献皇后萧氏。为人恭俭儒雅,博通群书。长庆元年(821年),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即位为帝,年仅18岁。
贾岛晚年在长安时,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唐文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听到有人吟诗,作为诗歌爱好者的李昂便循声登楼,见案上诗卷,便取来浏览。贾岛见有人不经允许就进到屋中,还随意翻阅他的诗稿,赶紧跑过来一手夺走,还瞪眼冲来人嚷道:“郎君鲜食美服,哪懂这个?”事后,当他得知被他教训的人是当朝皇帝后,这才十分紧张,伏阙待罪。结果是,朝廷将他贬出长安,给他一个长江县主簿的小官。如果,贾岛能珍惜这次机会,给皇帝留下个好印象,他余生的仕途,说不定又会是另一番模样。
开成五年(840年),贾岛在长江三年任满,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就染疾卒于任上。
4/呆不下的尘世,回不了的佛门
贾岛的堂弟出家,后再未还俗,贾岛却在韩愈的影响下,还俗求仕。仕途不顺的贾岛,也曾想过重返佛门。原来,贾岛还俗时,与同他一起出家的堂弟还曾有约,将来仍出家,所以,无可上人便时时写诗提醒他,不要忘约。 这在他与堂弟之间的诗歌唱和中就有体现。比如,他的《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他对释门的清静,仍怀向往之情。但说是说,行动是行动,这两者充满矛盾。
还有他的《寄无可上人》:
僻寺多高树,凉天忆重游。
磬过沟水尽,月入草堂秋。
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
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
“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当年的约定,我没有忘记啊!可是,一入尘网便身不由己。虽然佛说“回头是岸”,但是,难啦!
贾岛为僧时,难免思俗,入俗后,又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