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华歆与王朗全文赏析)
原文
华歆、王朗①俱②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③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④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⑤,宁可⑥以急相弃邪?”遂携拯⑦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 华歆、王朗:均为汉末至三国时期人。
- 俱:一同。
- 辄(zhé):就。
- 何为:为什么,何故。
- 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此指同意他乘船。
- 宁可:难道能够。
- 拯:救。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一个人想要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表示很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既然已经同意他乘船,难道能够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带着所救的这个人。世上的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文言知识
说“辄”:“辄”的本义是“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
“辄”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立即”、“就”。如上文“歆辄难之”。又如,《醉翁亭记》:“饮少辄醉”,成语“浅尝辄止”。
- 指“总是”、“每次”。如“每夜辄守之”,意思是“每天晚上总是守护着它”。
- 指“独断专行”、“专权”。如《刘弘传》:“甘受专辄之罪”。又如,“辄代”指“擅自替代”。
文化常识
华歆,字子鱼;王朗,字景兴,二人均是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
关于二人,史书中有以下事迹记载。
管宁、华歆割席分坐
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友。刚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瞥见管宁的脸色,于是又扔了金子离开。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
王朗保全亲友
王朗少年时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好。刘阳担任莒令,三十岁就去世了,所以后世很少听过他的消息。当初,刘阳认为汉室渐渐衰落,知道曹操有雄才,惧怕他对汉室不利,想要除掉他但未成功。
等到曹操掌权后,就下令寻找他的儿子。刘阳的儿子惶恐而窘迫,无处可逃。刘阳的亲友、故交虽然多,但是没有人敢帮助匿藏他。
王朗于是就收留刘阳的儿子数年,等到从会稽返回朝廷,又数次开解曹操。很久以后曹操终于赦免了刘阳的儿子,刘阳的家人于是得以保全。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
只通过一件事情,就对一个人做出判断,有时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也说明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可以恶小而为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