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最唯美的句子带注释(道家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庄子说中国古今文采第一人。他出口成章,又饱含人生智慧。今天分享其中最知名的5句格言。一经罗列,竟意外发现其中暗藏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哲学。人说儒释道三家,同出一源,今日信了!

莲花般若

1.修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却是无限的。

阐述

庄子的原意,是认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做法。在佛家和道家看来,人的知识,并不等于智慧。佛家说智慧是“般若”,是一种天生的慧根,而不是后天学习得到的那些所谓知识。

一叶飘零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在于:知识是后天的,是人类创造的,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同时也是无穷无尽的。智慧是先天的,是天道天理,没有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同时是简单的、初始的,一经掌握、智珠在握,则万事不愁的。一个是向外无限地扩展,一个是向内追寻那个最初的“道”“一”“原始”“混沌”。

2.齐家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译文

来世不可指望,往世无法追寻。

阐述

《庄子》《论语》都记载了楚狂接舆与孔子的对话,然而用语却不尽相同。庄子记载:“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对未来和过去都是否定态度。论语记载:“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过去了,未来可期。对过去是否定,对未来是肯定和期待。

残蝶流注

两者的不同,形象地展示了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异同之处。道家此句,大气磅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都是一片茫然,玄之又玄,描写道家清虚思想形象而生动。儒家两句,有一股“人定胜天”的气概,认为能以一己之力改变自己、改变未来。

然而,两者的意思,都是道家对儒家的劝谏:乱世之中,就算圣人,也只能选择明哲保身。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乱世之中,首先要保持自己和家庭的安稳平静。

枯荷入画

当然,这句格言,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用以看待家庭,则意为:珍惜当下、珍惜家人,不要陷入昨日的碎片和明日的幻梦之中无法自拔。

3.治国

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鱼儿不可以离开水池,治理国家的利器不能明示给别人看。

阐述

庄子的原意,是要摒弃用聪明才智治国的方法,也就是老子的“绝圣弃智”思想。现代人将“国之利器”,比喻为战略武器,不能轻易动用,倒也是一种比较有趣的说法。

黄叶遍地

其实,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官员不能轻易将自己的思路,分享给别人。属下如果知道了自己的套路,那么自己就不再具有权威;竞争者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思路,那么自己就不再有独特的优势。治国者有治国者的思路,不能混同于被治理者。

4.平天下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真正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我,真正修行有成的人不求福德,圣人的名声不彰。

阐述

至人,至,达到;真正达到做人的极致,才叫做至人。至人是没有烦恼的,因为“欲除烦恼须无我”。神人,佛经上说第八地以上的菩萨位,叫“无功用地”;《金刚经》说菩萨不求福德,这才叫神人境界。真正的圣人,不会宣扬自己的神圣,不会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与常人无异,甚至隐藏在市井之中,这就是“大隐隐于市”的道理。

刳舟蓑翁

至人、神人、圣人,其实都是指修行有成的人。庄子说,真正的高人,不会被表面的“我”的概念所拘泥,而是追求内在的、最初始的那个真“我”。他们普渡世人,为人们做事,自然而然,不求名声,不图成绩。有事的时候,他们出山拯救百姓,张良、范蠡、道衍法师是也;天下太平无事,他们就退隐深山,甚至隐姓埋名于市井之中。这就是道家“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的思想观念。

注: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