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起源及流变
诗歌起源自20个世纪以来,便有劳动说、巫术说、模仿说、宗教说、游戏说、移情说、冲动说、心灵表现说等多种观点,不一而论。
原始的诗歌与人类的劳动生活紧密相连。所谓“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劳动产生了诗歌活动的需要,劳动还构成了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由于劳动的需要,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诗歌。
诗歌起源与宗教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原始阶段,原始人的世界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原始人的主要思维特点就是万物有灵论和巫术思维或称巫术信仰,人与万物相互感应,在将自然和图腾物当作神灵的保护,从而获得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自然。
鲁迅: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为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接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
诗歌起源复杂,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诗歌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
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诗,而诗在当时是必须吟唱的,以载歌载舞的方式传达。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