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2.《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新疆中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3分)
4.《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
(二)古诗词赏析。(3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5.《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题)
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答:
6.《行路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南省湘西中考题)
(一)阅读《行路难》,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7.行路难(其一)阅读答案(2015年眉山市中考)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 ”、“ ”(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2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8.《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7题。(7分)
(一)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用意?(2分)
6.对《行路难》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D.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但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
7.《行路难》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都写于李白在朝廷供奉翰林不到三年便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之时,两首诗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点?(3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 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诗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3分)
答:
8.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希望再次得到皇帝的任用。(2分)
10.《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行路难”是乐府古诗,诗人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它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主要抒发 的情怀。(1分)
9、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分)
答:
答案:
1.《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河南中考)
答案:
18.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19.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 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2.《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新疆中考题)
答案:9.C
1O.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3.《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题)
答案:
12.(1)“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4.《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
答案:C
5.《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题)
答案:
10.(1)运用典故 或借典故抒情言志。(1分)
(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2分)(共3分)
6.《行路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南省湘西中考题)
答案:
(1)B
(2)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7.行路难(其一)阅读答案(2015年眉山市中考)
答案:
12.(1)冰塞川 雪满山
(2)运用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1分)
8.《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案:
6.B (2分)
7.(3分)同:都抒发了诗人功业难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苦闷。(1分)异:《行》面对挫折,仍然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1分)《宣》面对挫折,略显消极,有避世思想。(1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 分)
答案:
7. (3分)“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
8.(2分)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10.《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案:
(一)古诗词鉴赏(3分)
8、怀才不遇(1分)
9、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