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仓鼠古诗带拼音(官仓鼠的诗句带拼音古诗朗诵)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讽刺诗以嘲讽、讽刺的手法,描述对人、对事、对反动事物的憎恨和批判,来表达文人或百姓的不满。

这种题材的诗歌形式,多以短小精湛,富于幽默的手法,来塑造讽刺的对象。如:清代 文映江《咏针》

诗曰:
百炼千锤一根针,
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只要认识几个大字的人,都会一眼看明白这首诗所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此诗的绝美之处。

又如:魏 曹植《七步诗》

诗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把皇帝兄长的“亲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讽刺了骨肉相屠的悲哀。

而在唐代,曹邺一首极具讽刺意味的《官仓鼠》,将贪官污吏描写的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曹邺,唐咸通年间,约公元860年前后人士。曾在今陕西洋县,出任洋州刺史。在职期间,看到吏治腐败,官员、士绅相互勾结,致使黎民百姓,贫苦难当,心中悲愤,遂写下这首讽刺诗《官仓鼠》

诗曰: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此诗是曹邺的名篇,也是史上最有名的讽刺诗之一。

首联,“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写出了国家粮仓里老鼠的肥大,如量米的斗,大的让人害怕,即使有人来,它都不会逃走,是何等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鼠,本来是以小著称,但是诗人将鼠描写的如此之大,还不怕人,说明它们吃的官粮,是百姓的血汗,才会与贪官污吏一样肥头大耳,而且横行霸道,即便有人看见他们也不怕,是因为有更大的上司,在纵容包庇它们。

尾联,“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写贪官污吏相互勾连,各个吃的头大脖子粗,而戍边卫国的边疆将士,和百姓却因没有粮食而饿着肚子。造成这样的局面,又是谁让这些鼠天天有得吃呢?一语中的,耐人寻味。

这里诗人的对比十分强烈,将尊处优的官仓鼠,与戍边将士、百姓的悲惨生活说的明明白白,令人触目惊心。更耐人寻味的是,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是谁?其实就是最高统治者,诗人点题鲜明,令人佩服。

读完此诗,从字面上看,只是揭露官府治理能力的不足,或管理不善,实际上却是诗人,在诛伐那些贪官污吏,甚至最高统治者。

同时写出了戍边军人的悲苦,及百姓沉重徭役下的惨状。诗人用词质朴,多采用民间口语,且笔锋锐利,讽刺到位,将贪官污吏描写的惟妙惟肖,怎不令人拍案叫绝。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