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简介(王实甫西厢记原文全文)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对女主人公莺莺的心理描绘极为细腻,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
王实甫《西厢记》“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张生恋恋不舍,骑马慢吞吞地走,莺莺不忍分手,车儿紧紧相随。“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司马青衫更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比司马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指白居易自己。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是崔莺莺希望张生忠于爱情的曲辞。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的“末”指的是张生。根据《西厢记》中的“(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可知,这里的“末”指的就是张生。
《西厢记》里“蜗角虚名”一句,典出《庄子》。蜗角虚名:空虚的名誉。《庄子·则阳》说蜗牛的左右触角上各有一个国家,为争夺地盘,互相厮杀。
《西厢记》原文:(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旦:莺莺;君:张生)
《西厢记》原文:(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西厢记-长亭送别》在景物描写、心理刻画方面有何特色?
根据《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原文:“【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可以看出作者使用特定的物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凋敝的意境。在第三折中,对离别时莺莺的心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从莺莺的送别未化妆到递送行酒,再到莺莺对张生的离别曲辞。展示了莺莺当时极为复杂的心理。有对张生的依恋、也有离别的悲戚、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张生“见了那异乡花草”的忧虑。而莺莺的爱是纯粹的,不涉及世俗的任何杂质。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塑造了莺莺珍惜与张生的爱情,轻视功名的形象。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这两句,表明了莺莺对爱情与功名的态度。
《西厢记》曲词文采斐然,又不乏本色,两种风格自然协调。“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笠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前两句写莺莺眼中的秋景,暗含诗词笔致,后两句写莺莺眼中的张生,纯用口语白描,转换之间,不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