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辛弃疾词游鹅湖(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翻译)

编者按:中国有着悠久且无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工匠”一词古已有之,“工”与“匠”最早都专指木工,后来泛指各行各业有技术含量的手工业劳动者。我们现在说起“工匠”,常把它与“精神”一词连缀成为一个新词——“工匠精神”。如今,工匠精神正旺盛在中国制造和“智造”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记录了许多中国制造和中华工匠的故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工匠》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蕴涵的科技文明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典籍中的各种发明记录和工匠传说逐一追根溯源、机趣解读,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生动、意趣盎然的科普故事。本文从书中摘取片段,让我们一同读先贤故事,通科技文明,识工匠精神,见中国形象。

如果穿越到古代,你该穿什么衣服?

古人夏天常穿葛衣,但并不是说只穿葛衣,所以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麻衣。目前考古年代最早的麻布是苎麻布,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距今有4700余年。

和葛一样,《诗经》中也在在有麻。《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叙女子与情人幽会,情人可以字子嗟,刘(留)姓。“丘中有麻”,正是幽会的好地方,可见那麻是“密密麻麻”的,分明已加以人工种植了。

关于种麻的记忆,“桑麻”这个词是最有力最大众的证据。“桑”:植桑,饲蚕,取茧,缫丝,成绸。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记忆了。现在我女儿还惯于在家里养蚕玩,去商店里买回桑叶来。“麻”:种麻,取其纤维,织出麻布。“桑麻”连用,泛指一切农作物或农事。春秋,《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已是我们较为熟悉的诗句了。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更是从小学过的课文。宋,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词:“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我女儿刚刚学过辛弃疾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清平乐·村居》),我要推荐她课外阅读这首“桑麻”词。“桑麻”能成为农作物和农事的代称,正说明其需求量大,种植面广,是主流作物。而我们已经介绍过的葛却没有这种待遇,所以我推测葛是小众化的作物。

现在可以全面回答一下古人到底穿什么。

最早就不用说了,以树叶遮羞而已。越过这个阶段,开始在寒天穿动物的毛皮,然后次第出现了葛布、麻布、丝绸,使热天也有得蔽体,使四季都有合身的衣饰。可以这么说,葛、麻和丝之被发明出来成为制衣的质料,皆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或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其发明首功应记在妇女们身上。大抵葛布最早,次之麻布,然后是野蚕吐丝的奥秘被我们发现和控制,使中国历史进入了丝绸时代。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意思就是产丝的地方。在《旧约全书》的《以赛亚书》还记载中国人为“丝人”。

丝绸是“我国古代劳动者对于人类物质文明最有贡献的发明之一”(沈从文语)。丝绸和瓷器,同为中国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它们创造了中国。在古代中国,一般老百姓的盘子碗啥的也可以是瓷器。然而却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做“丝人”,如果“丝人”是指穿丝人的话。这极少数的“丝人”,首先是统治者,其次是有钱人,非贵则富,我们合称其为“丝绸阶级”。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劳动者只能做治丝的“丝人”,而穿不起一根丝。孟子在描绘其理想国时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又称:“七十者衣帛食肉。”(《孟子·梁惠王上》)看,如果条件变好,平民阶层也只是活到老则有可能“衣帛”。“帛”是丝织品的总称。《盐铁论·散不足》亦称:“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布衣,一直是平民脱不掉的标志。布衣者,麻衣也。晚唐诗人杜荀鹤也有一首《蚕妇》诗,当是张俞《蚕妇》立意所本,更直接地道出了“治丝丝人”或广大平民的“麻衣之身”:

粉色全无饥色加,

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

底事浑身着苎麻?

而平民中的最贫者,或劳动者中的最下者,又只能穿麻衣中的最劣者,一般称为“褐”——麻毛编织品,极粗极重而不暖,正像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麻袋片子”那样子的。《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里是连褐都穿不起!

特别提醒一下,当我们在说到“布衣”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布衣除了麻布衣之外,还应有葛布衣。

我们很多时候似乎已经忘了葛布的存在。许嘉璐在其著作《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2016年)中称:“上古无棉花,衣服除皮毛外只有丝、麻。”也忘了葛的存在吗?

“上古无棉花”句则让我们想到棉花的存在。我们知道,宋末元初,棉花才被我国人民局部种植;至明初,因朱元璋大力在全国推行种植,棉布才成为主要衣料,从此丝、麻才退居二线。

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可以推测,先民先发明了葛布,次之是麻布。麻虽后起,却有“后发优势”,因其有比葛易于种植、易于加工等优点,在先秦时期,已与葛平分秋色。在《诗经》中,咏葛、吟麻的诗句一样多见。到隋唐时期,麻就成为主流,而葛为小众。葛之成为小众,还与丝织品被大量生产出来有关。

棉布是新秀,不过数百年历史,在语言学中还没有什么地位,葛则早被遮蔽,所以终究还是“桑麻”并列,以扩农事;“丝麻”对举,以概纺品;虽也有“布帛”之词,“布衣”之谓,也多解布为“麻”。

葛虽为小众,却颇能走精细化发展的道路,故能成为贡品、赠品、赏赐品、奢侈品。但麻布也能精致加工,成为贵人压箱底的衣服,所以《诗经》中也有“麻衣如雪”的诗句(《曹风·蜉蝣》)。

如果穿越到古代,你该穿什么?总体而言,如果穿越的结果,分配你是统治者和有钱人,可以专穿丝绸,但居家也会穿精细化的葛布和麻布的“深衣”(上衣下裳相连的那种);特别是夏天来了,必须以有一件特透汗的葛衣为爽。如果你有兴趣做平民和穷人,则应“布衣终身”,这布衣是麻衣、葛衣兼有,隋唐以后以麻衣为主。如果你只想浅浅穿越到明代以后,则不分贵贱,都以棉衣为主了;当然,丝织品也仍然是贵族显摆的盛装,精细的葛衣和麻衣出品也越发稀贵,在试穿之前,你应首先对制作者的工匠精神表示赞叹。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