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是《诗经·召南》中的一首诗,羔就是小羊,大的就叫羊。
毛传解释这首诗的诗意为:
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就是说因为周文王的道德教化普及到了全天下,因此那些当官的人都生活节俭,处事正直,道德良好,就好像羔羊一样。
羔羊
为什么是羔羊呢?有解释说是"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还有说"取其群而不党",还有说"羔取其执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
后人很多不取这个说法,而是认为这是一首讽刺官员的诗。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拿着国家的俸禄,本该一心为民,可是却两眼朝天,看不到黎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反而大肆搜刮,剥削压迫,残害人民,就像一条毒蛇一样吸食人民的血液的以自肥。对于这样的人,老百姓是看的清清楚楚的,他们用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揭露出他们贪婪残酷的本质。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一章】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二章】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三章】
羔羊之皮:小羊的皮。代指官员身上穿的官服。
素丝:白色的丝线。
五:古义指缝扣子时的丝线交叉。
紽:音坨,纽扣,这里指缝扣子。
退食自公:退朝下来吃公家准备的饭。
委蛇:音威仪,形容悠闲自得,缓步慢行的样子。
第一章的大意是说官员们穿的官服,都是一针一阵的用白色的丝线在羔羊皮上缝制的。官员们穿着这些保暖漂亮的官服,办完公事去吃饭,走路的时候摇摇摆摆,悠闲自得。
羔羊
革:皮革。
緎:音域,扣子套。
缝,音朋,多而乱的毛。
总,把纽扣和套子连接起来。
二三章重复第一章的诗意,都在描述下了班的官员们去吃饭时的样子。
全诗没有一句对话,通过对官员们神态的描摹,刻画出一群饫甘餍肥,不事生产,压榨剥削老百姓的官员们的形象。没有一句话表明诗人的倾向,但是从这种描写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贪婪的官员们无情的嘲讽和讥笑。创作手法耳目一新,从细节当中凸显出主题,是一种极高明的塑造人物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