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二十七始发愤讲了什么故事(苏洵发奋读书的启示)

……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

写在前面的话

这里的苏老泉就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北宋的大文学家。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苏门父子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这么有名的大文学家为什么到了27岁才发奋读书呢?后面提到的梁灏为什么到了82岁才中了科举呢?下面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讲给孩子听

01 苏洵二十七发奋读书的故事

苏洵年少时不喜欢读书,因有父母兄弟在,他没有养家的重担,便终日游山玩水。18岁成家后也是每日嬉戏游玩,没有读书的意愿。在他27岁时依然如此,后来他的哥哥中了科举考试,做了大官。他突然觉悟自己不学无术,感觉应该开始读书了,但一开始他学习并不认真,总觉得自己聪明,认为读书没有什么难的,可是第一次乡试举人,苏洵就落榜了。这次失败使他备受打击,他把以前写过的文章全都找出来烧了,决心发奋读书,他每日闭门苦读不休达六、七年之久,并发誓读书未成前,不写任何文章。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02 梁灏八十二中状元的故事

五代时期,有个梁灏的人。自幼喜欢读书,年轻时就志向远大,一心想考中状元。35岁时进京考试,志在必得,没想到却名落孙山。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勤奋学习,依然是年年考,却年年落榜。五代时期战乱不断,科考制度时断时停。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重开科考,此时梁灏已经82岁高龄,但他一直没有放下心中的状元梦,持续日夜苦读,终于得中进士,殿试时他文采过人,且满腹经纶,战胜众多年轻进士被钦点为头名状元,跨马游街,全国上下无不称赞!但梁灏年岁已高,自己要求不再做官,宋太祖准其荣归故里,享受俸禄。自第一次科考从后晋时期至宋,他共参加了四个朝代的科考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价值观传递

1.想做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活到老学到老。

2.有志者事竟成

讲给父母的话

今天的两个小故事讲的都是求学者已经过了最佳的学习年龄,却依然坚持学习,他们心中有目标,行动上不放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苏洵年轻时不知努力,上了年纪开始后悔自己年少时浪费了大好的光阴,他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诫我们,读书要从小开始,在人们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勤奋学习,更能有所成就。如果错过了,也不要轻易放弃,想做的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恒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梁灏少年努力但时运不佳,但他志向坚定,坚持不懈,多次失败毫不气馁,最终取得成功。今天的小故事很好的诠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扩展阅读

苏洵教子读书的故事

我们认识苏洵,不仅仅因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多的是因为他有两个比他名气还大的儿子,苏轼和苏辙。他虽然自己读书起步晚,但在育儿上确是教子有方,值得我们借鉴。

苏轼和苏辙从小比较顽劣,贪玩不爱读书。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这种耐心说服教育的方式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也并未疾言厉色,棍棒相加。每当孩子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他们能看得见的一个角落里看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当孩子们围过来时,他又将所读之书“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他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地,他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爱上了读书。

在我们今天看来,苏洵的育儿理念相当有智慧。他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诱其入门。如此智慧且有策略的父亲,也是我们当今父教子的榜样。

唐宋八大家

唐代 韩愈,柳宗元

宋代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今天的小故事就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敬请期待下一期“祖莹和李泌”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