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北宋文学巨匠苏轼,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所以才会有年未及冠,既“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文学造诣。
虽然如此,苏轼却一辈子没在政治上得意过,总是在起起落落中徘徊,因此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如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苏轼作于公元1082年,因“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黄州,由于内心有无尽的忧愁,于是经常四处游玩以放松情绪。
一次在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时,使词人追忆起后汉三国时期,周瑜的英姿飒爽和无限风光,思接古今,苏轼写下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却潦倒落魄的忧愤之情。
又如这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既是苏轼的人生感悟,也是一种身在政治漩涡中的体验。
苏轼的作品主要是书写政治抱负、感慨身世、谈禅说理,也有渴望奔赴疆场,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最能体现他这种报国之志的作品,当属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写作背景及意义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那年是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这首具有爱国情怀的豪放词,在宋代属于比较早的作品,所以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2、解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阕叙事,描写出猎场面的宏大。“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即出手不凡,大气磅礴。并抒写出词人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而“狂”字更为显著突出,覆盖全篇。
接下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展现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驾着苍鹰,好一派出猎的雄姿!随从们也戴着“锦帽”着着“貂裘”,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席卷而过平冈,好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此句,词人有自比少年英主孙权之意。这句词写出了倾城而动的百姓,前来观看密州太守出猎时,声势浩大的雄姿,可比当年吴主孙权射虎的豪情壮志,更显示出词人的狂劲和豪兴。
下阙抒情,写自己的感想。“酒酣胸胆尚开张”,词人猎后开怀畅饮,酣畅淋漓,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微霜,又何妨”!此处用廉颇之典,老将花甲之年,依然“一饭斗米,肉十斤,披马上甲,以示尚可用”说明词人有报国之心,抗敌之志,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句依然是用典,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皇帝能派像冯唐一样的使者,来宣召自己回京,重新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到边疆抗敌。
尾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直抒胸臆,抒发词人杀敌报国的豪情。把弓拉满,一如满月,朝着西北的夏辽军队猛射。勾勒出了词人气宇轩昂、胆气豪壮的英雄形象。
结语
这首词描绘出一幅出猎的壮观场面,“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借历史典故“鬓微霜,又何妨,何日遣冯唐”,来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后的愿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体现了词人力主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
同时此词也一扫北宋词坛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以至对南宋爱国词作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所以说苏轼在政治上虽无大的建树,但是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他被誉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巨匠,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