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朋友。
雪晓:下雪的早晨。
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关河:关塞、河防。
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
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青海际,青海湖边。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睡觉:睡醒。
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自许”句:是说自信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这里表示要取法班超。
译
清晨地上盖着厚厚的白雪,同时清幽笳声想起,梦中所游的地方,不知道是哪里。铁骑没有声音,一眼望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面,青海的边际。
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我自许可以在万里之外的沙场上封侯,但有谁知道呢?我两鬓白发虽已经惨败,可我心却并未死去。
简析
这是一首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他调离南郑后,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这首词就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
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