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受教的道理和启示(欣赏子路的理由 )
选段:
春秋末代时期,发生种种叛乱,社会非常混乱。贡山弗扰叛变以后,使人来请孔子去帮忙,据说孔子准备去,子路大为不高兴。我们知道子路有好几次对老师不高兴,这次又大卫不高兴了。他们师生之间感情有这样的好,而彼此又这样了解。
一个人如果有真正的内涵,则任何一种环境,任何一个时代,都始终站得住。
老末儿感慨:
这段文字谈了孔子和子路之间的两次对话,都是针对地方叛乱的领头者邀请孔子去辅助自己,孔子说好呀,子路认为孔子的回应有悖于他平时对学生们的教导。
但孔子说“好呀”并不代表他决心要去帮助叛乱者。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子路的个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孔子和子路师生之间的关系和相处,尊重归尊重,但并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他们之间还存在一种朋友似的平等关系。
反观我们现在的亲子、师生相处的确还是很有改变的空间的。
有个关系很好的大学同学有一句话让我至今不忘:“我妈说了”。曾经把这句话做为她的口头禅,偶尔会拿来开玩笑。后来自己有了小孩,随着孩子的长大,忽然发现这是有问题的。在小学六年级、乃至初一时,和孩子一起出门,遇到一些我认为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的事情时,或者在家里,一些小事,如果我在旁边,尽管心中乐意或者不乐意,她也习惯性地用眼神征求我的意见,也可以把这当做女儿对我的尊重,可我自己的感觉确实是很不好的,从孩子的眼神里感觉到的是一种被迫和恐惧责备和说教。这不得不让我反思,思考改变自己以往的很多做法。
吃饭时,我不再如以往那种语气和语言,我不再劝她多吃,而是说你自己吃舒服就好啊;对于喝水,我不再不断地提醒她喝水,而是说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对于穿衣服,我不再提醒她带这个拿那个,而是提醒她自己注意冷暖就好;至于一些她有能力自己做主的事情,我会笑对她说:“你自己做决定”,或者“听从你的内心”。尽管这个改变不可能一下子很完善,但努力过总归是努力过,努力改也一定会有效果。关系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
要想改变他人,就先改变自己!